日本城市化發展考察報告
摘要:日本是發達國家,城市化率超過90%,已進入城市化成熟階段,雖然發展階段和社會制度存在較大的差異,但是在文化傳統等方面與我國相似,許多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應日中經濟協會邀請,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對日本城市化發展進行了調研考察,期間走訪了日本經濟產業省、國土交通省等政府機構,實地調研了豐田市智慧城市、柏葉智能城市、東京站再開發等項目,并與松下、日建設計、豐田通商等公司高管進行交流。日本是發達國家,城市化率超過90%,已進入城市化成熟階段,雖然發展階段和社會制度存在較大的差異,但是在文化傳統等方面與我國相似,許多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日本城市化發展的幾個特征
1.日本城市化走的是土地高度集約利用之路。日本人地關系與中國比較相近,同樣屬于人多地少的國家。日本城市給人的印象就是建設密度非常高,一些傳統的大城市,比如東京、大阪等城市人口密度超過1萬人/平方公里。在一些中小城市和新城,人口密度也并不低,比如我們調研的港北新城,區域面積為13.4平方公里,現有人口已達13.8萬人。這些新城與老城一樣,建設密集度也很高,道路不寬,路網密集,但是商業比較繁華。日本在城市開發過程中,充分尊重土地所有者的土地權益,既鼓勵土地所有者通過換地模式聯合開發,也允許私人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自行開發利用自有土地。因此在城市建設過程中,采取多元化建設主體的方式,不同建設主體共同參與實現了土地的多元化利用,使得土地利用最大化,達到集約節約的效果。而在我國城市開發,特別是在新城開發過程中,開發主體主要是政府,政府為了獲取高的土地出讓價格,往往進行大尺度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營造各類景觀工程,造成了土地的極大浪費,使得土地城鎮化快于人口城鎮化。
2.重視軌道交通對城市功能布局的引導。日本在城市化過程中,非常重視軌道交通對城市功能布局的引導,在東京、名古屋、大阪三大都市圈內,軌道交通客運量所占比重超過51%。在城市發展過程中,人口也基本是沿著軌道交通線路從城市中心區向外延伸。日本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注重與商業的結合,早在1920年日本電鐵公司就和百貨公司合作開發樞紐站。無論是在新城還是在城市中心區,軌道交通站點的開發都大大地提升了城市商業功能,也形成了城市的商業中心。在日本城市,地價最高、商業最繁華的地區一般在軌道交通站點周邊,比如東京站周邊的CBD和新宿、澀谷等商業中心的形成都是依托于軌道交通站點的開發建設,實現了城市交通和商業功能的復合開發。日本城市在建設交通站點時,盡量將不同線路集中在一個站點,特別是城市中心區的站點,比如東京站集中了16條不同線路,其中既包括地鐵、城鐵,也包括新干線。這樣既方便了換乘,還能夠最大限度地集中人流,提升服務業發展空間。而在我國,由于城市部門分割,交通設計過于強調出行這一單一職能,站點布局分散,難以集聚人口,人為造成交通功能與城市功能的割裂。
3.強調民間資本參與城市建設。從日本城市發展歷程來看,民間資本參與軌道交通建設與發展,對日本城市影響較大。社會資本參與軌道交通建設與發展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早期私有鐵路的發展,通過私有鐵路公司對鐵路沿線的開發,推動了城市發展和空間布局的改變。典型案例為阪急電鐵、東急電鐵等,開發建設了多摩新城等諸多新城市。目前東京都市圈私營鐵路營運里程1126公里,占整個東京軌道交通營運里程的48.0%,承擔了重要的客運功能。第二階段是國鐵民營化后,國鐵站點的再開發。1987年開始,日本進行了國有軌道交通私有化改制,改制后民營鐵路公司為了獲取車站土地利用的最大化收益,針對車站及其周邊發展的多樣化需求,對車站功能進行復合化開發。車站開始從交通、商業功能向商務辦公、酒店、文化等多元化復合功能轉化。比如,東京站再開發項目。從2002年開始,國鐵私營后的JR公司,對東京站進行了再開發設計,通過興建3條公共地下通道,優化地下商業環境。在保證公共空地的前提下,通過增加容積率,興建了35.2萬平米的商業辦公設施,擴充了新的辦公和商業功能。東京站的民間開發項目,帶動了周邊關聯區域的改造。
4.國家層面建立國土開發規劃體系。日本的國土規劃包含了經濟社會發展、區域基礎設施配置以及國土空間結構等內容,涵蓋了影響國家和區域發展的各個方面。日本針對國土開發建立了完備的法律體系,國家層面規劃法律肇始于1950年的《國土綜合開發法》,根據發展需求,此法律也幾經修訂;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外部條件的改變,原有法律已經不適應日本發展的客觀需求,2005年又制定了《國土形成規劃法》,明確國土空間規劃為國土形成規劃。在區域規劃層面,同樣有法律作為支撐,比如《首都圈建設法》等。健全的國土開發法律為規劃的編制和實施、國土的有序開發提供了法律保障。日本國土規劃是由國土交通省負責編制,國土交通省具有國土開發、建設等多方面的職能,能夠較好地協調國土開發和建設、區域基礎設施配置等國土空間規劃中的重要內容,從國家和區域層面綜合地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也有利于避免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之間由于利益分配和職能分工等帶來的利益沖突和矛盾,強化國家層面的宏觀調控。
5.智慧城市的出發點在于能源節約和能源安全。智慧城市是日本近年來城市發展的一個新趨勢,也是此次日本之行的一個重要考察內容。日本智慧城市發展具有三個鮮明特點:一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出發點在于節約能源資源和保障能源安全。“3·11”地震后,日本政府關停了核電站,減少能源消耗成為了日本智慧城市建設和研究的重點,在智慧城市建設和研究中除強調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手段加強能源管理、減少能源消耗、降低能源供應峰值外,還突出強調了單棟建筑的能源安全,以應付突發情況下能源應急保障供給。二是從社區層面開始推進。日本并未在城市層面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而是以智慧社區為抓手選擇了4個城市,按照不同的模式進行試驗,試驗的重點在于社區能源集約節約利用。三是以企業為主體,強化多企業參與合作理念。無論是在政府認定的混合型環保示范城市豐田市,還是在柏葉智慧城市,企業都是主體。豐田市以豐田為主導,相關技術和產品涉及大金等多個企業產品,而柏葉智慧城市則吸引了三井不動產、日建設計等諸多企業的參與。在建設過程中政府僅僅是對先進技術應用進行補貼,并未直接參與其中。從調研來看,日本智慧城市建設還處于小規模試驗階段,并未大規模推開。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報告》出爐
記者從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獲悉,由該研究委員會和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詳細】
最受日本人喜愛的景區,就在西安的東郊
青龍寺座落在西安樂游原上,是國家重點保護的文物單位。興盛于唐代,據說這里曾是太子的府邸,也有人說是種植藥材的地方。【詳細】
特色小鎮建設:三大問題及應對之策
自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以來,形勢喜人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錯誤的苗頭和認識偏差,這需要我們及時理清和調整。當前,我國特色小鎮發展存在三大問題:以招商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