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有望住上“低碳小鎮”
住在綠色建筑里,供熱供冷利用地熱資源,出行依靠新能源公共交通的低碳綠色生活模式……這樣的低碳小鎮,合肥人馬上就能住上。在日前召開的合肥市委中心組理論學習會議上,合肥市城鄉建委透露,面對被確定為長三角城市群三大副中心之一的難得發展機遇,合肥“著力打造長三角合肥國際化都市區”,抓住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三大重點,積極謀劃建設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
“低碳小鎮”規劃已編制
據合肥市城鄉建委相關人士介紹,濱湖新區是首批中美低碳生態試點示范城區之一。目前,圍繞綠色建筑、綠色交通、水循環利用和污染防控、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生態綠化等五大方面,合肥市已編制了相關的專項規劃,圍繞這一規劃,編制了生態指標的體系。上述規劃和體系已經通過專家評審,等待最終批準。
據相關人士稱,圍繞這些規劃,他們已圍繞七類示范工程進行了相關的工作部署。比如,綠色建筑應該盡量做到低碳甚至零碳排放。這意味著,建筑的能源消耗更多需要依賴太陽能和地熱資源等新能源。在綠色建筑的屋頂,布設有太陽能電池板,為整棟建筑提供能源。住在建筑內的住戶洗衣、洗澡、洗手等產生的廢水可用來沖洗廁所,后經過收集和凈化處理,用于綠化澆灌等。
市民出行則更多依賴慢行交通系統和綠色公共交通。“在濱湖新區,我們考慮在公交站牌的雨棚頂端設置光伏電板,為公交站牌的燈光提供能源。”據相關人士稱,這樣一來,這些公交站牌白天可以充電,晚上就能利用白天收集的太陽能亮燈,從而節省了電力消耗。
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合肥市將打造濱湖新區中美低碳生態示范區,加快區域內集中供冷供熱示范項目建設。
實現主城區組團間半小時到達
在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方面,合肥市將提速北二環、繁華大道、方興大道、包公大道、合淮路等快速路網規劃建設,實現主城區組團間30分鐘到達。加快軌道交通1、2、3號線建設,積極推進軌道交通4、5號線和有軌電車淮南線及華南城線的前期工作,力爭項目早日開工。
合肥市將加快商合杭、合安客專、合寧、合武等高速鐵路的規劃建設,實現與北京、上海、杭州、重慶、鄭州、武漢等城市的快速通達;提升派河、店埠河、豐樂河等航道等級,大力發展航運現代服務業,增強國際航運功能與區域輻射力;充分利用新橋國際機場、合肥高鐵南站,加強與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杭州東站、南京龍潭港等重要客貨運樞紐的聯系,提升合肥區域吸引力與輻射力,構建“水、鐵、公、空”“四位一體”的現代化立體交通運輸網絡。同時,要加快合六第二通道、S102、S242等區域通道建設,促進城市之間的協調發展,實現合肥經濟圈的擴容。
編輯:zhao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