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生活中您不了解的綠色建筑
霧霾讓人們更加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眾所周知,工業能耗和交通運輸是導致空氣污染的原因,建筑物的能耗和碳排放也是原因之一。有關數據統計,工業能耗和碳排放為28%,交通運輸為33%,而建筑物占到39%,是能耗和碳排放的大戶。因此,倡導綠色建筑,減少能耗和碳排放意義重大。
什么是綠色建筑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對綠色建筑的定義為:“綠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需要強調的是,綠色建筑的“綠色”,并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綠色建筑花園,而是代表一種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并且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建造的一種建筑,又稱為可持續發展建筑、生態建筑、回歸大自然建筑、節能環保建筑等。
節能、環保、適用被公認為綠色建筑三大要素,通過節能、環保、適用,綠色建筑實現了節水、節材的經濟效益,減少環境污染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環境效益及健康“適用”“高效”的社會效益。
綠色建筑綠色在哪里
綠色建筑的“綠色”,通過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和自然和諧的室外環境來體現。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是綠色建筑的關鍵。舒適的室內環境包括適宜的溫度、自然的光照以及良好的空氣質量等。在對室內溫度的控制上,綠色建筑區別于傳統空調系統,把對自然能源的應用發揮到極致。在綠色建筑的設計中,建筑師們要系統分析當地氣候及建筑內部負荷變化對室內環境舒適性的影響,從而設計出既環保又舒適的溫度調節系統。在對光照的調節上,綠色建筑中引進無污染、光色好的日光作為光源,根據不同的時間、地點調節強光從而使人感到舒適。在對空氣質量的控制中,綠色建筑根據不同的環境調節風量,控制空氣的潔凈度、流速使得空氣質量達到較優狀態,并有效控制室內污染物,最大程度優化室內空氣品質。
綠色建筑重視和周圍環境的融合。綠色建筑的設計,首先考慮如何與所在地的氣候特征、經濟條件、文化傳統觀念互相配合,從而成為周圍社區不可分離的整體部分。此外,有屋頂花園的建筑不一定是綠色建筑,屋頂花園卻是綠色建筑的要素之一。
“綠色”是如何實現的
節水、節材、節能是綠色建筑三大顯著的環保效果。那么,這些都是如何實現的呢?節水。綠色建筑以雨水和河水作為補給水,結合生態凈化系統、氣浮工藝、人工濕地、膜過濾和炭吸附結合技術,處理源頭水質,達到生活雜用水標準,處理后水用于沖廁、綠化灌溉和景觀補水。結合景觀設置具有凈水效果的景觀型人工濕地,處理生活污水。
節材。建筑材料就地取材,至少20%(按價值計)的建筑材料產于距施工現場500公里范圍內;使用耐久性好的建筑材料,如高強度鋼、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劑等;建筑垃圾資源化綜合再利用,可再循環材料(按價值計)占所用總建筑材料的10%;在保證性能的前提下,優先使用利用工業或生活廢棄物生產的建筑材料;使用可改善室內空氣質量的功能性裝飾裝修材料;結構施工與裝修工程一次施工到位,避免重復裝修與材料浪費。
節能。建筑場地選址無洪災、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脅,建筑場地安全范圍內無電磁輻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質等危險源;住區建筑布局保證室內外的日照環境、采光和通風的要求,滿足《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 GB50180 中有關住宅建筑日照標準的要求;綠化種植適應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鄉土植物,選用少維護、耐候性強、病蟲害少,對人體無害的植物;住區的綠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2平方米/人。
編輯:wbqing
相關閱讀
遼寧省將在2020年達到城鎮一半綠色建筑覆蓋
在沈陽建筑大學內有一座神奇的建筑【詳細】
陜西省生態環境保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正式成立
為貫徹落實十九大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重點部署,充分發揮環境標準體系對于陜西省經濟產業的引導作用及其對于環境管理的支撐作用,6月4日上午,陜西省環保廳、省質監局聯合召開陜西【詳細】
廣東惠州生態方案出爐 建綠色現代山水城市
《惠州市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2017-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日前出臺,該方案提出,從構建綠色國土空間開發新格局、建立綠色發展產業體系、全面提升全市生態環境質量、促進資源循環高效利用、構建安全的生態格局、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形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良好社會風尚等7項主要任務著手【詳細】
綠色建筑≠屋頂花園,真相盡在高交會
如今,綠色建筑、節能建筑已經是全球建筑發展的大趨勢。其實早在2005年,我國已經開始推廣綠色建筑,但對于什么是綠色建筑,很多人還存在一些誤解。【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