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
生態文明建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布局的戰略高度,就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前瞻性地提出了生態文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核心內容的科學論斷,深刻揭示了生態決定文明興衰的客觀規律,全面闡述了生態環境就是生產力的戰略思想。這些富有創見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不僅彰顯了我們黨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更為黨和政府進一步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工作指明了方向。
生態環境日益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源泉和保障。馬克思主義的生產力理論已經告訴我們,生產力不僅包括作為勞動者的人及其創造力,還包括外部生態環境。作為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命支持系統,生態環境為人類提供了生產力三大基本要素中的各種自然要素,比如作為勞動資料的土地,或者是作為勞動對象的森林、礦藏等。生產力系統的運行過程,就是人們以自身的活動引發、調整和控制人與自然之間物質和能量的轉換過程,通俗地理解,就是人們通過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不斷向自然索取財富以滿足自身欲望和需求的過程。顯然,在這個過程中,作為生產力核心要素的人與外部生態環境是相互影響和作用的。在傳統的工業文明時代,受對自然規律認識所限,人類突出強調的是對自然的掠奪、征服和戰勝,其結果是帶來了環境污染、資源短缺、物種滅絕、氣候變暖等全球性的生態災害和危機。在嶄新的生態文明時代,人們已經逐漸意識到外部生態環境可以影響生產力的結構、布局和規模,進而影響生產力的運行效率和效益,所以突出強調的是人類對自然的尊重、順應和保護。只有更加重視生態環境這一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更加尊重自然生態的發展規律,保護和利用好生態環境,才能更好地發展生產力,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長遠目標。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生態文明建設不能“跑偏走神”
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依法推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議草案(下簡稱草案)正式提請審議。草案指出,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形勢仍然嚴峻,正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詳細】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綿延 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著豐富的生態文化。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開展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詳細】
《2017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2017年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年,也是全面實施《【詳細】
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與區域創新發展戰略學術研討會召開
5月18-20日,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之際,第四屆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與區域創新發展戰略學術研討會召開。本次大會的主題為“創新綠色發展——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中的生態文明建設”,設立三個平行論壇,與會人員圍繞“生態文明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綠色城鎮化”和“鄉村振興與生態文明建設”等話題展開研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