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景觀設計中的植物空間營造
現(xiàn)代園林植物空間類型
以時間這一維度為基礎,植物空間由基面、垂直分隔面和覆蓋面三個構成面通過多種不同的方式組合成各種不同的空間類型
開敞植物空間
開敞植物空間是指在一個特定的區(qū)域范圍內,人們的視線高出植物景觀的空間。這個空間沒有覆蓋面的限制,其大小空間形式只是由基面和垂直分隔面來決定的,但在這個空間內,垂直分隔面只以地被植物和較為低矮的灌木作為空間的限制因素。身處其中,人的視線開闊,心情舒暢,容易放松心情從而得到滿足感。在現(xiàn)代景觀設計中,除了使用草坪和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外,應該推進具有較強的生命力,易于維護和管理的地被植物的使用,來營造這樣的空間。
半開敞植物空間
半開敞植物空間是在一定的區(qū)域范圍內,四周并不完全開敞,部分的視角被植物阻隔了人們的視線,是開敞空間向封閉空間的過渡,是出現(xiàn)在園林中最多的空間類型。它還可以使用地形、巖石和小品等景觀元素和植物配置在一起來實現(xiàn)。半開敞的植物空間可以抑制人們的視線,以指導空間的方向,實現(xiàn)“障景”的效果。在現(xiàn)代景觀設計中封閉的那一面,可以使用大小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三層配置模式,這樣能夠帶來更好的生態(tài)效應。
覆蓋植物空間
覆蓋植物空間通常位于樹冠與地面之間,通過枝干的分枝點高度和密集的樹冠形成空間的感覺。大型喬木是形成覆蓋空間的好材料,這種植物分枝點較高,樹冠一般較大,具有很好的庇蔭效果,無論是孤植或群植,均可以為人們提供更大的活動空間和遮陰休息區(qū),這種植物空間的營造是現(xiàn)代景觀設計的主要任務。此外,藤本或攀援植物利用花架、拱門作為攀附的載體,也可以有效構成覆蓋空間。
縱深植物空間
狹窄而長型的縱深空間因為兩側的景物不可見,更能夠導引人們的方向,人們的視線會被引向空間的一端。在現(xiàn)代景觀設計中,可以經(jīng)常見到植物材料來興建的縱深空間,如溪流峽谷等兩邊種植著高大的喬木形成密林,道路兩旁整齊的種植著高大挺拔的行道樹。營造這種空間時枝繁葉茂的大型喬木為最佳材料選擇,在縱深感被加強的同時,生態(tài)效益也被提高。
垂直植物空間
垂直面被植物封閉起來,頂平面開敞,中間空曠,便能形成向上敞開的植物空間。分支點低,樹冠緊密的小型和中型的喬木形成的樹列,高大的修剪整齊的綠籬,都可以構成一個垂直植物空間。這種空間只有上方是開放的,使人仰視,視線被引導向空中,可以給人以強烈的封閉感和隔離感,紀念花園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種空間。
郁閉植物空間
垂直植物的株型能構成豎向上緊密的空間邊界,當這種植物和低矮型平鋪生長的植物或者灌木搭配使用時,人們的視線被完全閉鎖,圍合感更為強烈,大型喬木作為上層的覆蓋物,整個空間的就變成了完全封閉的空間。這種空間類型在風景名勝區(qū)、森林公園或植物園中最為常見。在現(xiàn)代景觀設計中,這種植物空間具有最復雜的群落結構、最豐富的植物物種和最明顯的生態(tài)效益。
現(xiàn)代園林植物空間營造手法
在現(xiàn)代景觀設計、植物的空間營造首先考慮其生態(tài)功能,模擬自然植物群落空間構建,其次使用一定的藝術手法進行合理的配置。
植物空間的生態(tài)化營造
植物空間的生態(tài)化營造就是要模擬自然界植物的生長狀態(tài),充分利用立體空間,以地帶性植物為主,適當引入植物新品種,構成以喬木為主體,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相結合的復合群落,形成“近自然”植物群落景觀。喬木、灌木(藤本植物)與適量的空曠草坪結合,針葉與闊葉結合,季相景觀與空間結構相協(xié)調,充分利用立體空間,大大增加綠地的綠量,是城市綠地的最佳結構。城市綠化需突出喬木,但如果為了采光、通風,遮蔭的比例也不宜過大,綠地內灌木需占一定比例,地面力爭全部為草坪或地被植物所覆蓋。
編輯:wb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