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城市垃圾處理的中國之路
餐廚垃圾
中華民族是擁有深厚美食文化的民族,中華美食文化也是中華文明的組成之一,更有“民以食為天”之說。然而,在這誘人的美食背后卻隱匿驚人的垃圾數字;中國城市每年產生餐廚垃圾不低于6000萬噸,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大專院校食堂的剩菜剩飯問題,相關部門做過調查,2800多萬的在校學生一年所浪費糧食可以供養1000萬人生活一年。最為叫人擔心的還不僅僅是這種浪費糧食行為地蔓延,更可怕是這些餐廚垃圾的流向;因為這些餐廚垃圾是制造所謂“地溝油”的最好原料,煉制“地溝油”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這些“地溝油”不被用于工業生產,而是經過調和加工后又回到了我們的餐桌上,這才是令人痛恨的原因。餐廚垃圾也是喂養垃圾豬的泔水,用泔水喂豬似乎是咱們自小就看見過的傳統,怎么又成了垃圾豬了?這是因為過去的人們一年到頭吃不了多少肉,哪里舍得扔掉?可是如今的剩菜剩飯里有很多的肉,當然少不了豬肉,這種食用同類的行為,會使動物體內產生的潛在的變異,以及發生不確定的可擴散疾病風險,這就是同源性污染;如1985英國爆發的瘋牛病以及2006年在我國發生的豬高溫熱都和同源性污染有關。所以說我們隨意的浪費的丟掉的餐廚垃圾,很有可能又反過來聯系著我們的餐桌安全問題。這樣看來如何對待餐廚垃圾的處理成為了解決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問題的重要一環。現在,利用生物技術來處理餐廚垃圾生產出生物質有機肥已日臻成熟,餐廚垃圾處理機的廣泛投入運行,為資源化無害化地效解決城市餐廚垃圾提供又一有力的技術手段。
一次性用品與健康
要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盡可能少的產生垃圾,除了“厲行節約,杜絕浪費”之外,就是減少使用一次性物品的機率;一次性物品顧名思義使用一次就扔掉的物品,諸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紙杯、一次性餐盒等等。夏天到了,幾乎在每一個城市的夜晚無一例外,夜市和大排檔都成了消暑納涼一個景致;可是午夜一過可以說是到處都是用過的一次性筷子,每天都有堆積如山各種垃圾產生,為什么就是強調一次性筷子呢?這是因為這些一次性筷子不只是破壞森林產生垃圾,更為重要的是一次性筷子對我們民眾的健康有著極大的威脅。這是不是危言聳聽了?那就讓我們看看實際情況吧:一根剝了皮的樹棍或是竹條,在自然的情況下放上一會兒,表面的顏色一定會發生變化,原因很簡單被氧化了;再拿一雙一次性筷子看看,只要不用放上個幾個月,表面顏色不會有大的變化,透著白皙干凈的樣子。這樣的對比證實了一次性筷子的加工過程,一定有類似加入強氧化劑的處理手段,用來保證一次性筷子的不易被氧化。如果我們在只能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情況時,可以用一杯白開水將一次性筷子浸泡3-5分鐘后在使用會相對安全些。我們大家可以通過日常生活自己的觀察來估量一下,每天有多少的一次性筷子被使用?有多少的有害物質通過一次性筷子進入了多少人的身體里?當我們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了會有那些事情發生呢?首先,人們不再攝入有害物質來殘害自身了;其次,減少了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然后,大面積的森林得以保存,自然植被得到了恢復。一切都會向好的方向轉變,這樣的拒絕使用有什么不好呢?做一個環保而又健康的達人可以從一雙筷子開始!
在探索中前進
放眼看看世界各國各個城市關于城市垃圾處理的辦法,可以說是方向一致手段各略有不同,這里就不一一累述了;但是可以肯定地說不論是哪一種現成的方法或模式,原封不動的搬過來一定是不適合的。中國的國情、制度、文化、習俗種種都是世界史上無可借鑒的。縱觀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我們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不論在前進的路上遭遇什么的艱險危難,都無法阻止我們中華民族發展的腳步;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動員全社會的力量群策群力,一定能夠探索總結出一條適合我國發展的城市垃圾處理的新方法;這個新方法一定是“中國式的”。
編輯:zhao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