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轉變 PPP模式或改善城市綠化成效
為加強城市生態環境和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我國各地在符合當前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形勢需求的同時,積極創建園林城市。在一片生態美、綠意濃的景象中,城市綠化中的“新生兒”在應對高溫持續、干旱少雨的夏季,顯得有些“手忙腳亂”。
轉變觀念遏制城市綠化“怪現象”
我國城市綠化建設存在一種“怪現象”:年年植樹不見“木”,歲歲增綠不見“蔭”。無論應對天災還是人禍,我國的城市綠化總是缺乏一些自我“造血”的能力,而往往就是因為不具備該項功能,城市綠化只能持續“惡性循環”現象。面對如此脆弱的城市綠化工程,如何增強綠化的自我“造血”功能,是擺在園林綠化行業面前一項艱難的課題。
為了鞏固城市綠化的成效,我國各地對綠化建設和管理方面進行了諸多探索和嘗試。編者認為,要想改變我國目前城市綠化的“怪現象”,除了采取合理科學的“種養”模式之外,積極轉變觀念,推動園林綠化行業市場化運作,把城市綠化作為一項可持續發展的產業,使之發揮潛在的經濟效益,這將更有利于鞏固綠化的成效。而通過各地的不懈努力,一種全新的綠化建設模式進入了人們的眼球,業內人士稱它為PPP模式。
PPP模式或更好鞏固城市綠化成效
PPP模式即我們口中常說的公私合營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指政府與私人組織之間,為了合作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項目,以特許權協議為基礎,彼此間形成一種伙伴式的合作關系,通過簽署合同確保合作順利完成,最終達到合作共贏。
這種模式通俗的說是一種類似于商品住宅小區的物業管理模式,請一個“管家”,打理城市綠化,“管家”還可以通過自己增值服務盈利。這個模式不僅能很好的解決城市綠化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的短板,還能通過招商引資,吸引更多的民間資本融入城市綠化建設,減輕政府市政建設的壓力。
例如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市民廣場,政府便可將PPP模式引入到市民廣場的日常管理之中。如招標出售市民廣場冠名權;招標市民廣場的綠地建設和養護工程,一次性投入,終身服務。政府還可以PPP模式為框架,重新打造新的“門前三包政策”。例如政府可出租私人企業門前的綠地,企業以有償方式可使用綠地做商業宣傳等,但有義務養護綠地。此舉不僅可以減少市政單位對于城市綠化建設的養護壓力,還能增強個人的綠化意識,一舉兩得。
PPP模式,為我們城市綠化建設和持續發展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路。它不是一種一層不變的死模式,死套路,而是一種“萬能膠”,能有效的粘合政府——綠化建設——私人組織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從而打出城市綠化建設的“組合拳”。它能為快速發展背景下的新綠化建設,注入新鮮的血液。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資金鏈緊張 東方園林多處PPP項目建設停滯
在資金鏈如此緊張的情況下,東方園林的PPP項目進展如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