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鄉愁工程”留住城市DNA
魯迅曾說,魯鎮的早晨是在搖櫓聲中醒來的。連同聽戲、讀經以及粉墻黛瓦、白水烏船這些鄉愁記憶,留在人們心中的魯鎮,充滿獨特的靜謐與溫馨。那么,對于海峽西岸新興港口城市、媽祖故里、著名僑鄉的福建省莆田市來說,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該如何讓人們“記得住鄉愁”?
8月8日,莆田市委書記梁建勇接受《中國建設報·中國住房》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莆田市正在大力實施“鄉愁工程”,以求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守望田園牧歌式生活,為這座福建省“歷史文化名城”留住城市文脈傳承與發展的DNA。
為此,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莆田市果斷拒絕了房地產開發可以帶來的巨額收益,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保留了6萬畝荔枝林;為保護每一棵古樹、每一口古井,公路建設必須“繞道”;同時不搞千城一面,將特色民居、古厝和田園風光打造成鄉村的“核心競爭力”。
“鄉愁工程”助力新型城鎮化
去年底,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要“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而在莆田,“鄉愁工程”其實早已開始實施。2012年7月27日,福建省委省政府批復《莆田市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兩年來,莆田市通過不斷深化改革,著力建設具有“現代骨、傳統魂、自然衣”的新型城鄉,已逐漸形成“田園風光、都市生活”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
荔城區西天尾鎮后黃村是莆田市著名的華僑村,有近千名華僑散居在印尼、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如今走進后黃村,紅磚紅瓦魚尾脊的莆田特色民居隨處可見,村支書許聰介紹說,老房子是后黃村的特色,這些紅磚紅瓦的民居大多有60年以上歷史,不少建于清末,至今一直保留著原貌。
洋尾村是隱匿于莆田城市邊上的另一座古村。歷經千百年,又處于城市高速擴張的邊緣,該村仍然保留著多座明清古民居。放眼整個洋尾村,都被白塘湖所環繞。湖的兩岸密布著“三間廂”、“五間廂”、“七間廂”等古老民居,高低錯落,配上特色的懸山頂、燕尾脊、紅瓦房,有著濃濃的老莆田味。在村內,還會看到10座明清古民居,不少宋朝古祠堂,都保存完好。
“目前,莆田市已出臺相關規劃,保護洋尾村‘逐水而居、環湖而生’的聚落布局形態和整體空間格局,傳承古村落歷史格局、傳統街巷肌理、建筑布局形制等,我們要將洋尾村打造成福建版‘烏鎮’,讓人們記得住鄉愁。”梁建勇說。
由莆田放眼全國,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和青山綠水間,曾經散落著數以萬計歷史悠久且獨具特色的古村落。但在過去的城鎮化進程中,它們一度在加速消失。來自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的普查數據表明,在中國230萬個村莊中,目前依舊保存與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規劃、代表性民居、經典建筑的古村落,已由2005年的5000個銳減到2000-3000個。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羅楊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有鄉愁的村莊才能鎖得住人們的記憶,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才有生命。“新型城鎮化不是簡單地‘圈地蓋樓’,而是要求每個城鎮都應該有自己的內涵和特色。要多一些對傳統和自然的敬畏尊重,少一些大拆大建的政績沖動;多保留一些村莊的原始風貌和兒時記憶,少制造一些面目全非的‘人造村鎮’。”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