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發展的走向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是當代中國城市文化建設中的重大課題。歷史文化名城最為珍貴和稀缺的資源是她的歷史文化遺產。歷史留給我們的文化,看得見的只有物化的文化遺產,而幾千年的文明史,失去的東西比保存下來的要多得多。文化遺產記錄了歷史的腳步,有文化遺產才有今天展示古文明的可能。古城中一片片歷史街區、一條條古老街巷、一座座傳統建筑,就像一部部史書、一卷卷檔案,記錄著城市的滄桑歲月,貯存著城市的文化信息,見證著城市的歷史足跡。
從單體保護走向整體保護
歷史文化名城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僅僅注重保護文化遺產單體,會割斷文化遺產的整體性、系統性和綜合性,一處處文化遺產就會淪為“文化孤島”。城市和人一樣,從她誕生之日起就有了生命,越是歷史悠久的城市,其文化積淀越是深厚,生命體系越是完整。正如生命體的發展離不開母體遺傳信息的傳遞一樣,文化名城也離不開它的歷史文化傳統和歷史環境氛圍。
建筑是人創造的,人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審美滲透到建筑里去,使其成為了訴說歷史、傳承文化的載體。如果只是一座形單影只的古建筑,周圍都是新建筑,猶如陷入“十面埋伏”,生存艱難,持續發展更為困難。因而文化名城保護的第一層次、第一標準、第一境界、第一規范應當是整體保護,包括文化遺產的文態、生態環境,這也符合國際慣例。如埃及的開羅,意大利的羅馬、威尼斯、佛羅倫薩,法國的斯特拉斯堡,德國的呂貝克,中國的平遙古城等,都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提供了成功的案例。
一個擁有完整歷史風貌古城的城市,才是一個偉大的城市,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歷史文化名城。近年來,國內很多城市已開始致力于整體保護文化名城。劃定保護區域,在這個范圍內,沒有建設控制地帶、沒有環境協調區,所有歷史文化遺產全部劃定為保護對象,盡最大可能保留其歷史文化信息,恢復古城原有的基本格局和風貌特征。
對此也有質疑的聲音出現:為了保護而進行的拆遷是否成本太高,造成社會財富的嚴重浪費?但通過實踐經驗就可以解釋:不少古城保護范圍內的多層建筑基本為垃圾建筑,是人居環境極差的危房,無論是否開展古城保護,其都在拆遷改造范圍,區別只在于拆除出來的城市空間作何用途——古城保護亦或商業開發。事實上,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才是最大的浪費。作為城市決策者,必須避免走入目光短淺的誤區,不能只考慮眼前顯性政績和經濟增長指標,要具備長遠的歷史眼光。短期的行政行為,會慢慢毀掉一個城市的價值。
從兩相對立走向兩全其美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長期在保護與發展的矛盾夾縫中徘徊,剪不斷、理還亂。為了保護,有的城市劃定了保護范圍;為了發展,有的城市劃定了建控地帶。然而殊不知,正是這些行為,使得歷史文化名城的整體風貌被肢解,厚重的歷史文化氣場被擊碎。
因此,找到保護與發展的最佳平衡點,顯得尤為必要。但現實中,由于不少古城區占地面積很小,當其被鋼筋水泥的現代化城市所包圍的時候,保護與發展就成為了一對永遠無法調和的矛盾。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