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體化的“永清模式”樣板
永清臺灣工業新城正在成為京津冀一體化的“永清模式”,成為探索北京第三代衛星城建設的“永清樣本”。這是從日前在河北廊坊舉行的第23屆中國城市化論壇傳出的聲音。專家們認為永清模式很有意義,希望能在全國產生示范效應。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永清臺灣工業新城在建設第三代衛星城、承接北京產業轉移、有機疏解首都城市功能、保障農民分享城鎮化進程成果等方面都進行了改革嘗試,探索出了一條新路。
京冀合作的“永清模式”主要是指,在京津冀一體化的大環境中,北京市與河北省共同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有效調動市場主體活力,將北京的產業與人口向永清臺灣工業新城有機疏散與轉移,堅持“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的發展理念,通過產業與公共服務提質和宜居環境營建、通過本地農民參與分享和城鄉社會建設,使臺灣新城成為多產業、綜合性、可持續、生態化的新城,成為北京與河北優勢互補、共建共享的第三代衛星城。
正如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主任金德鈞所言:“永清臺灣工業新城結合自身優勢形成自己的產業體系,積極主動地承接外來產業、建設北京第三代衛星城,這一點非常可貴。”
主動承接產業轉移試水京津冀一體化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強調,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的國家戰略,并且要求加快走出一條科學持續的協同發展路子來。
與此同時,“城市病”首次寫進北京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承認北京在取得舉世矚目發展的同時也積累了不少“城市病”。在快速的城鎮化進程中,北京的經濟總量和城市規模急速擴張,產生了嚴重的人口膨脹、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城市病”,完全背離了建設、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的世界城市理想。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從人口規模、大氣污染到垃圾處理等治理“城市病”的具體舉措,足見北京市治理“城市病”的決心和信心。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原主任李鳳玲教授認為:“京津冀一體化應該是未雨綢繆的應有之舉,但現在有點逼上梁山的感覺,因為京津冀地區人口、資源、環境的矛盾非常突出。”
在談及京津冀的現狀時,綜合開發研究院城市化研究所所長、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戰略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李津逵坦言:“香港帶活了珠江三角洲的工業化,上海帶活了長江三角洲的工業化,但北京卻帶來了200萬人口的河北貧困帶。”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村鎮司司長趙暉博士直言:“京津冀一體化為小城鎮發展帶來了機遇。”他分析指出,京津冀地區特別是北京、天津周邊的小城鎮包括縣城,發育度很低,北京輻射周邊3萬人口的小城鎮數量雖然少,但是發展潛力巨大。
永清臺灣工業新城正是看到了這一機遇,立足“北京新空間、廊坊新市區”的區域定位,主動在首都經濟圈中找準位置,確定了實現“為北京減壓、促新城發展”的“雙贏”目標。早在2009年底開始謀劃建設的永清服裝城項目,就以承接北京南城服裝企業和市場外遷為重點,目標是建設中國北方最大的服裝制造和集散中心。據悉,2015年10月,30萬平方米的市場就將建成投入使用。
據永清臺灣工業新城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楊華彬介紹,永清臺灣工業新城采取了“政府主導、企業運作”的開發模式,不靠政府投入,完全通過市場手段進行基礎和配套設施建設,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12億元,在10平方公里起步區實現了“七通一平”。在永清服裝城建設過程中,臺灣新城管委會充分發揮北京浙江商會等民間組織及浙江在京企業作用,調動商會負責人和在商戶中有影響力、號召力的領軍人物的力量,確保了服裝城項目的順利開工與招商。通過商會組織的宣傳發動和市場運作,以浙江籍商戶為主體,涵蓋東北、河北、福建、湖北等地的600余家服裝企業正式簽約永清,決心打造北京“浙江村”的升級版“浙商新城”。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北京通州區將與河北廊坊北三縣整合規劃
根據首都之窗消息,目前通州區總體規劃法定審查程序已經完成,待修改完善公示后,將以市政府的名義批復。此外,市規劃自然資源委表示,2018年已會同河北省城鄉住房建設廳,組織編制《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地區整合規劃》。【詳細】
天津:建設創新型城市 推動高質量發展
創新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動力,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2019年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將持續用力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列為201【詳細】
雄安新區成為新型智慧城市標致
站在2019年的門檻,在對2018年意猶未盡的回味中,在5G、人工智能、物聯網、邊緣計算、量子計算等技術浪潮的催生下,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多個場景中都已切身感受黑科技變革的力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