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濕地資源調查 昆明自然濕地面積全省第一
近日,第二次云南省濕地資源調查結果公布,此次濕地資源調查,主要查清云南省面積在8公頃及以上的濕地類型、面積、濕地植物和動物,以及濕地面臨的主要威脅和保護狀況。根據數據顯示,自然濕地面積最大的地區為昆明市。
調查結果顯示,云南省濕地共有有4類14型,調查范圍不包括水稻田,在我國分布的內陸淡水濕地類型在云南都有分布。
據了解,全省濕地總面積為56.35萬公頃,其中河流濕地24.18萬公頃,湖泊濕地11.85萬公頃,沼澤濕地3.22萬公頃,人工濕地17.10萬公頃。其中,前三類為自然濕地,總面積為39.25萬公頃。云南全省濕地總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1.47%,自然濕地總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1.02%,自然濕地總面積占濕地總面積的69.67%。
從行政區域分布來看,濕地總面積最大的地區為普洱市,其次為昆明市和大理州。自然濕地面積最大的地區為昆明市,其次為大理州和玉溪市。自然濕地面積占濕地總面積比例最高的地區為迪慶州,其次為怒江州和玉溪市。
從流域分布看,全省六大流域中,長江流域分布的濕地面積最大,達18.34萬公頃,其次為瀾滄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長江流域分布的沼澤濕地面積占全省沼澤濕地面積的82.93%。
此次調查中,發現濕地植被型12個,濕地植物群系189個。記錄到濕地高等植物2274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2種,云南特有植物116種。記錄到濕地脊椎動物1006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67種,云南特有種237種。
此次調查數據,改寫了云南在濕地資源數據方面掌握不全面,數據缺乏的現狀,為下一步全面開展生態保護、修復和資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此外,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存在的問題,云南省還將繼續加大自然濕地保護力度。云南濕地的“基因庫”、“碳庫”和“水塔”功能倍受國內外關注,但濕地資源稀缺,自然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比例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濕地所具有的生態區位關鍵、生態功能重要、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系統脆弱、濕地景觀壯麗等特點,以及濕地都面臨著問題。
根據存在的問題,云南將通過采取建立濕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濕地保護小區等保護地形式,進一步加強典型、物種富集區、高海拔和脆弱地區自然濕地的保護,因地制宜維護濕地生態過程和流域水生態安全,維持濕地生態系統的穩定。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趙泰東:韓國江陵市鏡浦濕地修復計劃和現狀
從20世紀60年代,鏡浦濕地進行了大范圍的農耕地開墾,居民對鏡浦湖進行了圍湖造田,湖水面積也越來越小。隨著世界上對于濕地修復的重視,在鏡浦濕地也開始進行了修復的進程【詳細】
安徽5年新增濕地17萬公頃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加強安徽省濕地保護地體系管理有效性項目(GEF項目)終期評估會上獲悉,自2013年12月以來,安徽新增濕地面積17.53萬多公頃,濕地總面積達104.18萬公頃,占省國土面積的7.47%。【詳細】
云南省第一個以濕地命名的保護區
高原出平湖,難能可貴,于是人們習慣性地把這些大湖大河稱為“海”。知名的麗江拉市海,不是海卻有比海景還要美的海景。【詳細】
海口:濕地入城美如畫
近年來,海口市用生態修復的方法對山水林田湖草進行一體化生態修復。截至目前,海口市共消除黑臭水體面積逾720萬平方米,建成區32條水體中31條告別黑臭。據介紹,海口生態修復帶動濕地入城,不僅改善水體水質,增強生態自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