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4000多畝湖泊遭破壞 官員稱全面恢復不現實
賀家池位于浙江省紹興市,處于上虞區道墟鎮、紹興高新區陶堰鎮和袍江開發區孫端鎮的三鎮交界地帶,曾為紹興平原第二大湖泊,面積曾達4000多畝。而在30年間,賀家池卻幾乎被破壞殆盡,只剩下400畝的水域面積。日前,中國青年報記者專程赴紹興對此展開了調查。
名存實亡的賀家池
歷史上,賀家池因唐代詩人賀知章的放生池而得名,也是這個大湖叫池而不叫湖的原因。
古時“南通鑒湖,北抵海塘,旁有支港,水天一色,風景佳麗”的賀家池,今天即便是在紹興地圖上,也已難找到。記者日前在這里看到,面積曾達4000多畝的賀家池,已消失殆盡,走在曾經的湖區,滿目瘡痍、荒草叢生,廢棄的磚窯廠、大大小小的煙囪荒蕪寥落,而取土燒磚后留下的一個個深坑周邊,則堆滿了大量的泥漿和建筑垃圾。
“30年來,這個大湖就是被一個個挖泥燒磚的窯廠和垃圾場一點點蠶食了。”生活在賀家池旁的邵家溇村村民邵寶木告訴記者,他是看著賀家池一天天消失的。
一些上了年紀的村民告訴記者,因為湖大,過去晚上航行的船都會迷失方向,所以,在晚上湖邊有專門的地方點上油燈,作為夜航船的航標。
曾經一湖碧波的賀家池,不僅魚肥蝦美,還有著極強的水利調節功能。村民們說,小河連大湖,賀家池周圍水網縱橫,而紹興平原地勢南高北低,一下雨,上游水就會從南向北流,賀家池離孫端大閘才3公里,水經賀家池進入曹娥江。賀家池以巨大的容量發揮出強大的調蓄功能。
但今天,除了一段環塘河和中心河,曾經碧波萬頃、風光旖旎的賀家池,只留下了僅有的400畝水域面積。去年“菲特”臺風來臨時,由于失去了賀家池這個蓄洪屏障,整個水系很多快成熟的稻田被淹,百姓家中進水,4天不退。
賀家池成了一些人手中的“搖錢樹”
在村民的記憶中,賀家池被蠶食始于上世紀80年代。
1984年,賀家池東西兩岸,當時的上虞縣和紹興縣,因合作養魚產量不高,要求對賀家池進行南北攔壩分割。隨后,紹興市政府批復同意,并明確攔壩不能影響賀家池的滯洪、蓄水、排澇,不準圍湖造田,不宜構筑封閉小塘,對壩的設計則提出要符合水利排灌、交通航運等相當具體的要求。但所筑堤壩根本沒有達到紹興市政府的批復要求。
之后,從1986年開始,水域涉及的原紹興縣皇甫鄉、上虞縣肖金鄉等相關鄉鎮政府在賀家池圍湖筑堤,建造磚窯廠,抽干源水后在湖底取泥挖土用以制磚,并一直延續至今。一些村民告訴記者,最多時,上虞和紹興兩縣在湖底建的磚窯廠有十多座,在湖區立起了13根大煙囪,八九十輛挖土機晝夜作業,每年挖取的泥土達百萬方以上。
30年的取土燒磚,給賀家池留下的是一條條彎彎曲曲的堤壩和一個個巨大的深坑。記者看到,有的深坑達幾十米。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江西成立濕地保護專家委員會
近日,江西省濕地保護專家委員會成立,聘請復旦大學教授陳家寬擔任顧問。本屆專家委員會由來自生態環境、氣象、土壤、地理、監測、動植物保護等各個領域的31名專家委員組成,其中外省專家7名。【詳細】
海口市濕地保護協會成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