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型社會與生態文明的湖南實踐
首先,湖南省委常委會審議通過《省委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項小組2014年改革工作要點》,之后將任務分解至各責任單位。其次,在推進當前改革的同時,專項小組正制定全省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路線圖、任務書、時間表。
目前,湖南在全國率先實施綠色GDP評價體系,各地工作思維隨之聚焦于河流斷面水質、空氣質量、城鄉固體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等領域。而在社會層面,從不用塑料袋、自己動手為冰箱除霜的長沙市民丁秋林;不浪費洗菜、洗衣水,5口之家月均僅用16.5噸水的株洲市民柴偉等,成為全省效仿的“兩型家庭”。6年多來,“兩型”不僅推動了湖南產業的轉型發展,低碳、環保、綠色的“兩型”理念還開始走進社區家庭、機關學校、園區農村……“向污染宣戰、建綠色湖南”已經凝聚成社會共識。
全面落實生態文明
根據湖南生態文明體制“2014年改革要點”,共18項改革工作今年已全面鋪開。
推進兩型社會體制機制創新。深化兩型工業準入提升、聯合產權交易平臺、資源性產品價格、排污權交易、生態補償、大氣監測與聯防聯治、綠色GDP評價等十大重點改革。
實施差異化產業和考核政策。開展以縣級行政區為單位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出臺差異化區域發展產業、財政政策和績效考核體系。啟動對自然生態空間和礦產資源進行統一確權登記,開展劃定生態紅線試點,實行資源有償使用。
推廣清潔低碳技術。落實最嚴格的耕地和水資源保護制度,加快建立資源能源節約集約和循環利用體系,完善清潔低碳技術創新推廣應用體系。
建立市場化環保機制。著力推進以長株潭為重點的大氣污染防治、以湘江流域為重點的重金屬治理、以畜禽及漁業養殖為重點的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建立市場化的生態環境保護新機制。
終身追究責任。以完善監管體系為重點,探索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和環境污染事故責任追究制,實施嚴格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刑事責任追究制度,啟動研究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辦法。
以改革創新精神打好污染治理攻堅戰,沉下心來當改革“工程師”和“施工員”,從“GDP崇拜”中頓悟轉型,從粗放發展中去偽存真,從既得利益中“撥亂反正”,湖南新一輪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已箭在弦上。
編輯:zhao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