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生態環境成公共產品傳遞什么理念
7月11日,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4年年會在貴陽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來賀信。他表示,中國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國家現代化建設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健全生態文明體制機制,下大力氣防治空氣霧霾和水、土壤污染,推進能源資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繼續實施重大生態工程,把良好生態環境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建設一個生態文明的現代化中國。(7月12日新華網)
把生態環境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意味著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如公共座椅一樣,具有消費或使用上的非競爭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生態環境事關當代人的民生福祉和后代人的發展空間,近乎公益事業。這樣的環保理念,無疑更符合世界發展的總趨勢,符合全人類對生態環境建設、開發及保護的迫切需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首先,這強化了政府對生態環境建設的主體責任,即各級政府是生態環境建設的第一責任人,要本著對歷史負責,對后世子孫負責的態度,在目標規劃的謀劃與落實、政策法規的制定與執行、機制體制建設、資金投入、人力物力的統籌、文明習慣的養成諸方面,親力親為,率先垂范,發揮積極的教育、引導及服務、監管職能。
其次,把生態環境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在突出政府主體責任的同時,也強調了生態環境建設的全民性行為。人民群眾在享受生態環境建設成果的同時,更要注意發揮自身的保護、監督作用,能夠形成共識,與有關部門協調聯動,尤其敢于向破壞生態環境建設的違法違規行為說不。甚至一些社會團體、企業法人等有志于生態環境建設,且具備一定能力的組織或個人,能夠為生態環境建設奉獻一份力量,以便在全社會營造、培樹生態環境及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氛圍和優良習慣,形成強大的正能量。
第三,把生態環境作為公共產品,就要像對待一件產品、一個品牌一樣,不斷提升生態環境建設的標準、質量和水平,對其不斷打磨,不斷升級上檔,令其質量一流,品牌響亮,讓人民群眾放心、滿意,充滿信賴。這確實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具有長期性、艱巨性,任重道遠,但又必須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態度,下大力把目前的問題消滅掉、解決好,不推給后人,不致后世出罵名。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2017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2017年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年,也是全面實施《【詳細】
習近平全國生態環保大會講話引起熱烈反響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5月18日~19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詳細】
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根據這一精神,我們在發展旅游經濟時一定要堅持可持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