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城鎮化質量與速度的博弈
2012年,我國地級市城鎮化率平均值為37.74%,高于全國平均值2.41個百分點,排名前10位的分別是深圳、珠海、佛山、嘉峪關、金昌、烏海、防城港、汕頭、克拉瑪依、廣州。有105個地級市城鎮化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72個地級市城鎮化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2012年我國縣級市共有349個,人口總數為23608968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為75357979人,平均城鎮化率為31.92%,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47個縣級城鎮化率高于全國縣級城鎮化率的平均水平。總計有185個縣級城鎮化率上升,163個縣級市城鎮化率下降。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包括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東半島、遼中南、中原、武漢“1+8”、長株潭、海峽西岸、川渝和關中城市群在內的11大城市群。《2012年中國城市化率調查報告》顯示,超過全國城鎮化水平(35.55%)的城市群有7個,城鎮化率增速最快的前三位城市群分別是關中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長三角城市群。武漢“18”城市群城鎮化率小幅倒退。
按照行政區域,我國分為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華中、西南、西北7大區域,在城鎮化進程中,各區域由于地理位置經濟基礎、政策環境等因素的不同,其城鎮化率也呈現出各自的特征。總體來說,東部城鎮化率較高,但南北地區城鎮化率的差距較大,東北和中部的城鎮化率比較均衡,西部的城鎮化率呈梯級分布。《2012年中國城市化率調查報告》顯示,在七大行政區域中,高于全國城鎮化率的區域有華北、東北、華東、華南、西北地區,城鎮化率分別為39.70%、49.36%、39.15%、39.41%、35.82%;低于全國城鎮化率的區域是華中和西南地區,城鎮化率分別為25.4%、26.36%。
對于已經踏上城鎮化高速列車的中國而言,城鎮化的質量決定中國未來經濟的高度。在這個重要時期,協同考慮人口、土地、文化、環境等多方因素的復合型指標體系構建,已成為中國的城鎮化發展的必然。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務副會長、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常務主任李秉仁發布了《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體系》(第二次征求意見稿),據李秉仁介紹,早在2011年年初,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秘書處在分析《中國城市化率現狀調查報告》、《2007年中國城市化率調查報告》和《2008年中國城市化率調查報告》后發現,長期以來在判斷城鎮化水平中居于主要地位的人口比重指標法,存在著城鎮化率的高低并不能準確反映城鎮化質量的缺陷,因此提出將《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體系》作為中國城鎮化研究工程的新課題。此次發布的《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體系》(第二次征求意見稿)基本體現了這幾年來在城鎮化質量體系方面的研究成果,其指標構成包括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城鄉統籌、生態文明、經濟發展4大方面。
李秉仁表示,開展城鎮化質量評估的目的在于,一是引導各個城市樹立科學化的城鎮化發展觀,堅定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理念,增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意識;二是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統籌城鄉發展,積極探索科學發展模式,堅持不懈地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三是樹立不同區域的典型城市,充分發揮典型城市的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從而不斷縮小區域、城鄉差距,推動區域經濟協調快速發展。“中國的城鎮化不僅需要量的快速增加,更需要質的同步提高,在中國未來城鎮化發展進程中,為了避免拉美陷阱,實現中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亟須一個完整、全面的,能考核中國城鎮化質量的評價體系。
編輯:zhao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