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峰會上專家熱議如何預防城鎮化風險
由發展中國論壇(CDF)與國家行政學院新型城鎮化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新型城鎮化峰會”上,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國家發改委宏觀院經濟所副所長宋立、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曉山等就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如何推進雙軌式就近城鎮化以及如何更好利用好土地等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
城鎮化發展首先要評估和預防風險
劉尚希指出,城鎮化到底存在什么樣的風險,怎么去規避,怎么去管理這些風險,都是探索性的課題。
劉尚希認為,當前對城鎮化對經濟的影響,從正面的角度看問題的多,認為城鎮化將帶來諸多好處。而對城鎮化可能產生的風險考慮得少。“經濟學家們考慮城鎮化會帶動經濟增長,尤其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城鎮化是一個重要的抓手,推動城鎮化,有利于防止經濟進一步的下滑。社會學家認為,城鎮化是優化社會結構的一個機會。而實際上,城鎮化是非常復雜的一個復合過程,里面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有很多風險。搞好了,中國的發展進入到新境界,搞不好,帶來的問題可能不僅是經濟層面,甚至是社會、政治層面。所以,城鎮化要納入到國家發展視角來看。”
“大家都談到,城鎮化是城鄉一體化的過程,這里頭核心的問題實際上是城鄉發展機會的平等化。要理解城鎮化的本質問題,實際上是解決城鄉發展機會平等化,而不是一個結果”,劉尚希認為,讓農民住上城市一樣的房子,享受城市一樣的公共服務,都是從結果的角度去理解。最核心的東西,實際上就是讓農村獲得平等的發展機會,這樣經濟也好,社會也好,才能有活力。考慮城鎮化的問題,最終是落到人上頭來。
劉尚希指出,現在城鎮化面臨風險挑戰。我國的發展,正在從過去工業化帶動城鎮化轉換到以城鎮化為中心,帶動工業化發展的路徑。“這個路徑的轉換面臨很多不確定性,因為我國已進入到中等收入階段,而這個階段面臨不確定性是最大的。”
在中等收入階段我們會面臨一些過去沒有出現過的問題。生態環境問題、貧富差距問題,除了這些問題,還有社會結構問題、城鄉體制問題、體制改革問題等,“我們過去改革僅僅是經濟改革,現在不僅僅是經濟改革,社會改革、政治改革、文化改革等,各個方面都得改,怎么一個改法?這些都是一些不確定性的問題。”世界范圍來看,真正從低收入國家到高收入國家的只是少數國家,大多數國家到中等收入以后,就沒后勁了,基本上停滯不前。”劉尚希解釋道。
劉尚希進一步指出,中國是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要從中等收入跨越到高收入國家,所面臨的這些問題,在其他國家都沒有經歷過,這些事情很多是不確定性的,沒有現成的東西可以照搬。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等多領域風險疊加,是在擴散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面臨著兩個風險,一個是發展的風險,另一方面是改革的風險,兩個風險同時疊加在一起。發展的風險和改革的風險,兩類風險實際上也是相互影響的。
“城鎮化面臨的最大風險是什么?實際上簡單回顧一下工業化所造成的風險或許可以找到答案。搞工業化之前,人們沒意識到工業化會帶來風險,現在看來,最根本的風險就是人與自然的對立。從工業化再看現在的城鎮化,最大的風險是什么?我認為,實際上是人與人的對立。是不同階層的對立,不同群體的對立,我認為在城鎮化的過程里頭,這是最應該要避免的。城鎮化的本質實際上就是發展機會的均等化,如果這種機會不均等,很自然地會造成人與人的對立。”劉尚希說。
劉尚希認為當前尤其要注意兩個問題。一個是農村怎么出村。農民屬于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他怎么從成員里頭出來,現在制度沒有出口安排。農民要出來的話,可以放棄所有權利。“你的房子不能交易,承包地不能買賣,因為那是集體的土地。所以在現有這種條件下,農民如果出村的話,他很可能就變成一個無產者。這限制了一些農民不愿意進城。”
另外,農民即使進了城,也可能是二等公民,城鄉二元有可能在城市出現,這種二元不僅僅是經濟層面的,還有社會層面的。
政府現在推動城鎮化,很可能陷入GDP陷阱,最終產生一個結果,就是導致經濟效率與社會公平同時喪失,國家發展停滯不前,這就是所謂的落到中等收入陷阱。城鎮化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條件,有不同的路徑。這里頭風險是很難預料的。
怎么去治理城鎮化的風險?劉尚希提出三點建議,第一點,城鎮化的目標要進一步的明確。首先,不要追求城鎮化率,要放棄城鎮化率這種指標。像GDP增長一樣,定一個目標去完成,過去說要必保的,現在是預期性的,也是必須要完成。如果做規劃的時候,城鎮化率要作為政府必須完成的一個目標的話,就可能會造成人為地去造城,搞成虛假的偽城鎮化。
其次,城鎮化目標不能定位在為了實現經濟增長而搞的城鎮化,而應該最終定位到人的發展上去,而不是僅僅滿足于城鎮化本身這么一個結果。從這方面來看,我認為現在城鎮化的目標到底是什么,還是應該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現在并不十分清晰。
第二點,現在應當編制城鎮化風險規劃。當前只有城鎮化區域的規劃、地理空間規劃等等,唯獨沒有一個風險規劃。在城鎮化推進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什么樣的風險,這些東西是考慮不充分的。如果對這些考慮不充分的話,風險有可能就轉化成危機。編制城鎮化風險規劃目的就是揭示風險。揭示風險干什么?在認識到風險以后,就有所準備,然后去管控、對沖這個風險,并且定期評估城鎮化過程里頭的風險是什么。
第三點,通過改革來明晰各方面主體的風險責任。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中央與地方,這方面的風險責任要不明確的話,城鎮化的風險就會變成一個大鍋飯,利益大鍋飯現在不存在了,計劃經濟條件下存在,現在風險大鍋飯沒有打破,是責任不明晰導致的,這是城鎮化風險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蘭州理工大學建筑與城鄉規劃專業展開幕
5月26日上午,蘭州理工大學【詳細】
鄉村規劃師的人才困局:有情懷缺歸屬感
原本城市才有的規劃工作,8年前就走進了成都的鄉村。今年4月,成都第八批鄉村規劃師開始招募了。【詳細】
這5年中國城市規劃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作為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活動的中心,處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