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海珠:“綠心”上的都市旅游
初到廣州的游客一定對“小蠻腰”印象深刻。作為廣州旅游的一張名片,廣州塔每年都吸引著大量游客慕名而至。站在“小蠻腰”上,俯瞰整個廣州城,美景盡收眼底。除了是廣州新地標之外,廣州塔還是海珠區旅游發展的核心。
老廣州人習慣稱珠江以南地區為“河南”,以北地區為“河北”。改革開放前,富裕的人多集中河北,特別是荔灣、東山一帶,而當時海珠區所處的河南,經濟并不發達,因而民間有“寧要河北一張床,不要河南一間房”的說法。
隨著改革開放春風吹佛南粵大地,海珠區作為廣州的中心城區,成為了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經過30多年的發展,全區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各項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依托大好的發展勢頭,海珠區的旅游業也得到了迅猛發展并呈現出別具一格的都市風情。
都市旅游全面發展
海珠區的旅游景點主要集中在區內的中軸線及環島線上,形成了“中”字形發展格局。中軸線兩頭分別串著南北海心沙。北部的旅游資源開發已相對成熟,南部正計劃修建“四館一園”與“嶺南第一門”。全區主要的環島景點包括北面的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廣州塔、赤崗塔、T.I.T創意園、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創意藝術區、琶洲國際會展中心,南面的小洲村,西面的太古倉、十香園紀念館和東面的黃埔古港古村歷史文化景區等。
海珠區“一環(海珠環島金游廊)、一軸(廣州城市新中軸線景觀軸)、三區(東南部水鄉生態區、中北部都市旅游觀光區、西部歷史文化、科技旅游區)”的旅游發展規劃,就是以廣州塔為核心,設計旅游線路,覆蓋全區主要旅游景點。
會展旅游也是海珠區都市旅游發展的一大特色。在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中國(廣東)國際旅游交易會、廣州國際旅游展覽會、廣州動漫文化交流嘉年華等展會舉行期間,海珠區利用會展資源,大力搭建旅游宣傳推廣平臺、優化交通系統、完善商務配套設施、推出文化旅游精品線路,吸引了數以百萬計游客前來參觀。
目前,琶洲國際會展中心區周邊共設有9個主要公交站點,16條公交專線。其中,于2013年2月8日開通的珠江泳場至黃埔古村段旅游雙層觀光巴士,曾引起一時轟動,第一班車的始行甚至吸引了大批市民翹首圍觀。觀光巴士途經會展商務區,串聯起中大北門廣場、廣州塔等海珠區八大人文歷史景點,現已增至每20分鐘一班次。
除了優越的區位條件、豐富的旅游資源、完善的交通配套外,海珠區還致力于旅游商業街的打造,力爭全方位展示都市旅游風情。
江南西是海珠區以名牌專賣店為主的商業群,全長800米,有“河南”的“北京路”之稱。江南西路還有一條總建筑面積達3萬平方米的地下步行街——江南新地;而在西端,穿過寶崗大道,就是聞名廣州的宵夜一條街——寶業路,也被稱為“河南食街”。不到1000米的寶業路云集了幾十間食肆,無論是潮汕砂鍋粥、炒螺、生蠔、還是海鮮刺身,應有盡有,每天都有大量游客前來品嘗。還有全國聞名的婚紗一條街——江南大道,全國聞名的中大布匹市場。
珠水環繞成“金元寶”
島,傳統意義上指的是四周被海水包圍、面積較小的陸地。從廣州市的區域版圖上看,海珠區是唯一的島區,特別之處在于它的四面為珠江所環繞。此外,版圖上的海珠區還形似一只正展翅飛翔的小鳥,充分喻示著全區積極向上的發展勢頭。
海珠區河網密布,江岸線長達47.35公里,地理位置優越。憑借大面積的水網果林風景區,區內呈現出“山水城市”的格局,素有廣州“南肺”之稱,又為“廣州綠心”。
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讓海珠區擁有豐富的水上旅游資源。目前已形成5條珠航旅游觀光線路。而環島游的建設也正逐步完善中。據海珠區旅游發展指導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區已建成120多公里的綠道,將完成建設42公里長的環島路。另外,首列海珠環島新型有軌電車廣州塔至萬勝圍試驗段有望在今年年底開通。
彌足珍貴的生態城
當大部分游客還沉浸在豪情珠江游、浪漫小蠻腰游、奢華會展游等都市游樂中時,海珠生態城正在這“寸土寸金”的現代都市中慢慢崛起,散發著另一番獨特的都市魅力。
海珠區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海珠區所體現的特色都市旅游,既包括現代化的旅游景點,又包含生態化的旅游環境。
海珠區生態濕地約占全區面積的三分之一,這對于現代都市繁華中心來說,是十分罕見而且彌足珍貴的。在游樂與生態旅游的結合上,海珠區始終秉承保護性開發、保護為先的原則,生態旅游發展潛力巨大。
作為生態城的綠核,海珠濕地河網縱橫,小橋流水,百果飄香。從2008年10月謀劃始建到2012年9月海珠濕地一期示范區建成,海珠區已實現一湖六脈、六涌環湖的水網格局,在完成區內首個水利與生態結合的大型項目——海珠湖的建設的同時,讓原本瀕死的萬畝果園重現生機、一派蔥郁。
據了解,已向游客開放的海珠濕地一期示范區是國家生態濕地示范區,它的濕地美景融入了嶺南水鄉的本土文化特色。示范區內的海珠湖在第一年度的游客接待量就達上百萬人次。
而預計在今年6月份開放的濕地二期工程則著眼于“自然、生態、野趣”,力求在原生果園的基礎上,通過連通水系,調清活水,豐富植被等方式,為野生動物修復和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
海珠區非常重視旅游事業的發展,并于2013年3月21日正式掛牌成立了區旅游發展指導中心,專門負責區旅游整體形象及旅游項目的宣傳推廣工作,協調旅游市場整體促銷及推廣工作。
關于旅游發展的未來規劃,海珠區方面計劃利用三到五年的時間完成對海珠濕地周邊城中村的升級改造,最終實現“水在腳邊流,花在身邊開,鳥在樹上叫,人在畫中行”的目標。此外,將廣州塔建成旅游集散中心,并把珠江日游與夜游更好地結合起來,也是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
海珠區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說,隨著環島游和旅游集散中心的籌建,未來五年,海珠區的旅游發展有望騰飛。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九華山風景名勝區現多處違建
5月7日,記者從省住建廳獲悉,為強化法治意識,規范風景名勝區規劃建設管理,嚴厲查處風景名勝區違法違規建設行為,將對九華山風景名勝區違法建設事項整改實行掛牌督辦,限三個月內完成整改并上報整改處理結果。【詳細】
7處整改風景名勝區 11月底前接受再驗收
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世界遺產保護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全面深入貫徹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推進風景名勝區和世界遺產事業持續健康發展。【詳細】
美麗的天津盤山風景名勝區
天津盤山風景名勝區,位于天津市薊縣西北15公里處,占地面積106平方公里,又因她雄踞北京之東,故有"京東第一山"之譽。山舊名無終、徐無、四正、盤龍。相傳東漢末年,無終名士田疇不受獻帝封賞、隱居于此,因此人稱田盤山,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