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堅定不移推進新型城鎮化
全省城鎮化工作會議6月15日在廣州召開。會議對未來廣東新型城鎮化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到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提高到73%,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將達到56%,將有不少于600萬本省和700萬外省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落戶我省城鎮。
廣東是全國城鎮化率最高的省份,城鎮化率基本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但與此同時,我省城鎮化也面臨諸多難題,比如農業轉移人口融入城市難,城鎮土地利用粗放低效,各類“城市病”多發,城鎮空間結構不合理等。大體而言,我省城鎮化現狀有兩大特點:在區域發展上,珠三角和粵東西北地區間城鎮化水平的顯著差距,是我省城鄉發展不協調的主要體現;在人員構成上,廣東是外來務工人員大省,大量外來工本地化、市民化是未來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珠三角已經進入工業化成熟期,達到了發達國家公認的城鎮化率的極限,但這并不意味著珠三角的城鎮化質量同時達到了發達國家水平。從城鎮化的結構看,不少城市規模層次不合理,空間布局與資源承載能力不匹配,城市功能定位趨同;從城鎮化的成果分享看,大量農業轉移人口未能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務,難以融入城市社會,城市公共產品供給不足,過度依賴土地財政;從城鎮化的支撐條件看,資源利用粗放,環境壓力加大,水資源短缺和空氣污染等問題突出。要提高珠三角城鎮化質量,就必須從城鎮化的動力機制、空間布局、公共產品供給、資源環境約束以及管理體制等方面著手,推動珠三角城市群實現既差異化又同城化的體制機制逐步健全。
粵東西北城鎮化水平偏低是我省城鎮化不協調的主要表現。此次會議提出,要通過做大做強粵東西北各地級市中心城區,加快城鎮化進程,打造區域發展的增長極。因此,加大對粵東西北地區城鎮化的扶持將是未來政策傾斜的方向,如對交通、能源和生活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對粵東西北地區“底線民生”和“基本民生”的省級財政扶持比例,以及落實珠三角對粵東西北欠發達市縣的對口幫扶措施,進一步加大產業轉移、勞動力轉移的力度。通過以上舉措,可以為粵東西北地區創造有效集聚人口和產業的宜業宜居環境,以解決長期以來城鎮化動力嚴重不足的問題。
新型城鎮化是指現代城市生活方式的普遍化,其核心是“人的城鎮化”。城鎮化中的“人”,不單是指有戶籍的本地“市民”,也不單是指居住在城區從事非農產業的“城里人”,而是指全體在廣東常住的公民,都能夠享有現代城市生活的權利。作為外來務工人員大省,我省必須解決本省農業轉移人口和常住異地務工人員的城市化問題。為此,會議提出,將全面放開本科以上學歷畢業生落戶限制,全面放開除廣州、深圳外城鎮外來務工人員直系親屬隨遷限制和職業技術院校畢業生落戶限制,全面放開除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外的中小城市及建制鎮落戶限制。當然,我省常住外來人口近3000萬,人口市民化不可能短期內將外來人口全都吸納進來,因此必須立足在相當一個時期有大量外來人口在城市的實際,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的提供也必須適應這種狀況,充分考慮外來人口的生產生活和就業、教育、社會保障的需要。要創造條件讓外來人口參與當地社會公共管理活動,增加外來人口對所在城鎮的認同和融入,促進外來人口與本地人口和諧相處。
從會議精神來看,在區域發展上,廣東從珠三角和粵東西北的不同實際出發,突出了兩大抓手:要以“三舊”改造為抓手,推動珠三角城市更新;以擴容提質為抓手,推動粵東西北地級中心城市做大做強。在人口城鎮化上,會議提出不僅僅需要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更要注重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可以說,本次城鎮化會議抓住了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既把握了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又結合了廣東實際,有助于統一思想,明確工作目的。
全省城鎮化工作會議已經明確下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推進新型城鎮化擺上重要位置,健全完善工作機制,加強規劃指導,加強重大政策統籌協調,扎實工作,科學推進,努力把我省城鎮化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蘭州理工大學建筑與城鄉規劃專業展開幕
5月26日上午,蘭州理工大學【詳細】
鄉村規劃師的人才困局:有情懷缺歸屬感
原本城市才有的規劃工作,8年前就走進了成都的鄉村。今年4月,成都第八批鄉村規劃師開始招募了。【詳細】
這5年中國城市規劃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作為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活動的中心,處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