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三維坐標下的房企新定位
新型城鎮化三維坐標下,房企要完成從開發商到城市服務商的轉變,從居業聯動、產城一體的角度去開發住宅、產業、教育、醫療等多元化地產,為企業找到持續發展的動力。
新型城鎮化是拉動內需、改善民生的重要推動力量。《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要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三個1億人”的發展目標形成城鎮化發展的三維坐標。雖然新型城鎮化不等于房地產,但房地產作為城鎮生產、生活的基本載體,它的可持續發展無疑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推動力量。
首先,房地產要為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服務。根據近幾年的數據,城鎮居民收入和支出都是農村居民的3倍,城鎮居民享有比農村居民較高的收入、較好的環境和較好的公共服務。因此,城鎮化不僅僅是政府主導,也是廣大農村居民的迫切愿望。
我國的城鎮化率已經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了2013年的53.7%,但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才只有35.7%左右。很多進城農民工及隨遷子女不能與城市居民一起享受住房、教育、醫療等各種公共服務,農民工只能作為“候鳥”,開春進城打工,春節回家團圓,農村才是他們真正的家。
為此,新型城鎮化的一個重要路徑就是有序推進農業人口市民化,讓進城農民享受教育、醫療、住房、社會保障等均等化的公共服務,讓農民進城有房住,孩子有學上。因此,房地產既要為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提供相應的住房,尤其是中小戶型商品房及公租房等的保障房,也要為其提供教育、醫療等配套公共設施的建設與服務。
其次,房地產要為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服務。城鄉之間存在二元結構,城市中也同樣存在二元結構。棚戶區與城中村就是城市的“洼地”。一片片低矮的建筑物,危房率較高,缺乏各種生活配套設施,生活很不方便。突出的臟亂差現象與外觀漂亮、配套齊全的高樓大廈形成強烈的反差。因此,縮小城市內部差距,實現城市內部的一體化發展非常重要。
棚戶區與城中村的住房改造,或修舊如舊,維護城市傳統風貌特色,保護歷史文化街區;或推倒重建舊貌換新顏;或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和商業、教育、醫療衛生等配套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都需要房地產業的大力支持。
最后,房地產業要為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服務。我國幅員遼闊,區域發展不均衡。2011年全國城鎮化率為51.3%,東中西部城鎮化率分別為61%、47%、43%,東部城鎮化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約10個百分點,中西部城鎮化率分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約4個和8個百分點。為了實現全國均衡發展,未來新型城鎮化的重點在中西部,根據《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要著力培育發展中西部地區城市群以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
為此,房地產業要重點圍繞中西部的城鎮化提供相應的產業支撐、住宅保障、基礎設施和社會設施等的配套服務。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2014年14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22322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6.4%。其中,住宅投資15299億元,增長16.6%,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為68.5%。東部地區房地產開發投資13230億元,同比增長17.7%;中部地區投資4268億元,增長12.2%;西部地區投資4823億元,增長16.6%。顯然,未來的房地產開發投資還需要更多地向中西部傾斜。
(作者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蘭州理工大學建筑與城鄉規劃專業展開幕
5月26日上午,蘭州理工大學【詳細】
鄉村規劃師的人才困局:有情懷缺歸屬感
原本城市才有的規劃工作,8年前就走進了成都的鄉村。今年4月,成都第八批鄉村規劃師開始招募了。【詳細】
這5年中國城市規劃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作為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活動的中心,處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