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品榮:古宅是古城風貌的載體和靈魂
蘇州市區203座古宅無一雷同
蘇周刊:蘇州解放后進行過三次對文物的保護搶救修繕工程:第一次是在1952年,修復了留園、拙政園、怡園、滄浪亭、獅子林等;第二次是1982年,對環秀山莊、藝圃、蘇州文廟、全晉會館、瑞光寺塔、雙塔、北寺塔、唐寅墓、聽楓園等一大批文物古跡及古居民宅進行了普查;第三次是2012年對12座老宅子進行修繕,您參加過幾次普查和修繕工作?有何感受?
張品榮:第一次我年紀還小。我實際參加過的是第二次也就是1982年那次,那次普查的規模非常廣,花費了不少精力。第三次主要是作為專家組成員,參加過數次項目論證會,其他沒做什么工作。
蘇周刊:當時普查的情況如何?您對蘇州古宅有什么印象?
張品榮:1981年國務院公布蘇州與北京、杭州、桂林等城市為全國重點歷史文化名城,1982年初,市委市政府根據中央領導同志對蘇州古城“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護”的批示,決定在蘇州市區開展文物、園林、古建普查。當時我們按街巷逐戶進門調查,大概普查面積有300萬平方米左右,這些經普查的古建老宅,除部分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外,有252處古建筑被列為控保建筑。這些老房子大都住著“七十二家房客”,但基本風貌基本格局還保存著。老宅里有眾多大小庭院,樹木花草、盆景魚缸點綴著院內景物,居民們在院子里洗滌、晾曬,忙家務、聊天,悠閑的庭院生活在老宅里比比皆是。這些老宅大都有眾多精雕細琢的磚雕門樓,這是蘇州老宅的一大特色,有的一宅就有五六座磚雕門樓。當時普查后登記了295座磚雕門樓,現在,據我不完全統計有203座。這些數百年遺留下來的磚雕技藝,代表了蘇州磚雕最高藝術水平。還有老宅里有許多高墻,這些高墻不但分隔院落,還有良好的防盜防火功能,2000年山塘街許宅第三進著火,因第三、四進四周都是高高的風火山墻,火勢沒有殃及第一、二進及周邊的古宅。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宅里有多種多樣的花籃廳,我原來以為在廳堂內少了兩只步柱而改裝花籃的廳堂稱花籃廳,在普查中發現,花籃廳的式樣是豐富多彩的,有內四界構造的花籃廳,有回頂構架的花籃廳,有貢式構架花籃廳,有雙花籃廳,有鴛鴦花籃廳,有花籃樓廳,有檐廊花籃樓廳,有鴛鴦花籃樓廳等,這些優美的花籃廳,在古典園林中也很難見到。
編輯:l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