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江蘇實踐
修舊如舊留住文化脈絡
在具體整治與建設中,是否能夠完好地保留住當地的歷史韻味,保存住原有的古樸記憶?無錫市惠山區玉祁街道禮社古村中長長的古街巷及街邊保存完好的老建筑給了記者答案。
禮社古村距無錫23公里,面積3.7平方公里。作為一個具有800余年歷史的古村落,雖然經歷了漫長歲月的洗禮,但禮社老街上仍保留有許多能體現清末明初時期風格的老建筑。
“在修復工程中,我們對列入重點保護的古民居進行了全面檢修,主要采取屋面防滲漏、鼓皮隔扇防蟲蛀、防腐爛等措施,同時,對古村街面房及沿街房屋進行明清式建筑結構的修復,使其彰顯出統一的建筑特色,重點在飛流瓦、獸頭、雕刻、畫檐等點睛之筆上著力,達到‘整舊如舊’的效果。還實施了街道‘三線’入地及兩污管道分流工程,在不破壞古村原貌的基礎上改善居民原來的生活環境。”無錫市惠山區規劃分局局長劉國興告訴記者。
2008年10月,禮社村一期修繕工程全面完成。按村民集體要求,在孫冶方故居西廣場新增了“古戲臺”景點,通往古村的狹窄街道拓寬一新,最為繁華的3米多寬、1000多米長的古村西街破壞性水泥地面上重新鋪上紋路別致的小青磚,小街兩側的幾十戶明清風格的民居經過修繕后,高高的馬頭墻、飾有精致圖紋的瓦當以及古色古香的木板門的修繕效果散發出江南民居的濃郁風情。而村中占地約3000平方米的休閑廣場的建成,更使村民在“古村落”中多了一個休閑鍛煉的好去處。
在溱潼鎮,隨處可見老井當院、麻石鋪街。該鎮現存明清建筑兩萬多平方米、古街巷23條,至今風貌依然。“我們家幾代住在這里了,雖然現在這里經過修整對外開放了,但是大部分地方都被保護得好好的,就連磚頭和瓦都還是以前的,還是我們小時候記憶中的樣子,一點沒變。”家住溱潼鎮沿街的劉秀英老人對記者說。
溱潼鎮現有單塘河遺址和安樂巷民居兩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綠樹院、朱仲記藥鋪、李氏宗祠等12處市級文保單位以及15處以古民居為代表的歷史建筑。此外,該鎮古樹名木眾多,有唐代國槐、宋代萬朵古山茶、明代黃楊、皂莢等。
在整治修繕中,該鎮堅持“政府引導、專家把脈、市場參與、能工巧匠實施”四項措施,按照“統籌保護、修舊如舊、盡量不拆遷、盡量不使用現代裝飾材料”的原則,做到城鎮現代化建設、經濟社會發展與古鎮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協調,實現了歷史文化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和利用。
“我們根據原地保護與修繕的原則,按照風貌協調的要求和‘青磚黛瓦’的基調,對古鎮區的主要街道和旅游沿線的民房進行風貌改造,在以傳統手法恢復建設綠樹禪寺、駙馬亭等景點的基礎上,對現尚存的歷史性建筑、較完整和有特色的19條古街巷等按照‘原真性’原則逐步予以整治和修繕,恢復千年古鎮的古樸風貌。此外,我們還要求,核心范圍內除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外不得新建、擴建,但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必須事先征求市文化部門的意見。”肖穩根說。
傳承“非遺”承接“古”與“今”
“我們從常州來,已經是第二次來這兒了,在這里不僅能感受到現代化的文藝氣息,還能體驗到原生態的傳統文化,可以說是古今交匯。”正在平江路上游玩的陳先生告訴記者。
2006年,江蘇省頒布《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2013年修訂),條例強調將城鎮的歷史演變、建制嚴格以及特有的傳統文藝、傳統工藝、傳統產業,以及民風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的重要內容。目前江蘇省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昆曲和南京云錦兩項。
對于昆曲、評彈等表演藝術類非物質文化遺存,蘇州市為其提供了演出場所,如評彈博物館、中張家巷的曲藝傳習特色街等,并與旅游相結合,達到活態傳承。平江路上的蘇州昆曲博物館,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晉會館,它曾見證了該地區經濟的繁榮,如今,又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承載,其中一座戲臺更被建筑大師貝聿銘先生譽為建筑史上的瑰寶。
“對于傳統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存,需要借助市場擴展其生存空間,采取產業化發展模式,融入商業、文化場所,通過博物館模式、特色店鋪模式、體驗模式、展銷模式以及旅游商品開發的形式為其提供保護與傳承的載體。而對于傳統蘇式生活方式的展現,我們主要通過設置家居式旅館、書吧、茶吧以及名人故居等場所,通過打造井臺、街道、濱河等公共活動空間來體現。”姚鶴林說。
如今的平江路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休閑去處,匯聚了眾多的精品文化休閑業態,周邊充分體現了街區內居民的市井生活,使得平江歷史文化街區呈現出傳統與時尚和諧、懷舊情懷與舒適享受并舉、浪漫休閑與文化探訪交融的獨特的、雅致的環境品質,凸顯了整個古城的本色,堪稱“活”的平江圖。
為傳承豐富的民間文化,溱潼鎮也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活動,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源于宋代的溱潼會船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數百年的民俗得以更好地傳承;溱潼磚瓦制作、魚餅蝦球的制作成功申報為江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溱潼會船節、萬朵古山茶花觀賞節等節慶活動更是引得四面八方的游客紛至沓來,帶動了該鎮旅游、服務等產業的發展。
編輯:zhao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