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治污,人工濕地靈不靈?
盛夏來臨,五指山市水滿鄉方好村邊旁的小河邊,花圃里的一簇簇天堂鳥花在陽光下開得嬌艷。不是公園,也不是花卉養殖基地,這片花圃是方好村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的關鍵環節。郁郁蔥蔥的紅花綠葉下,流動的是村中57戶家庭排放的生活污水。
2006年,文昌市文教鎮首次引進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2008年,開始面向全省農村推廣。當前,我省共建成59處村鎮生活污水人工濕地處理工程,處理能力達2.9萬噸/天,效果初顯。然而,工藝雖然已經相對成熟,但由于多種原因,我省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目前還難以得到大面積、高效率推廣,甚至部分前期建設投入使用的系統已經處于癱瘓或半癱瘓狀態。效果甚好,為何會陷入癱瘓的困境呢?
現狀—
農村污水排放“聽天由命”
污水排放量占全省污水總量的50%左右,而集中處理率僅10.8%
還未走進這座青山綠水中的小村莊,惡臭就撲面而來。只見,不遠處的青山腳下散落著星星點點的生活垃圾;村道兩旁的排水溝里腐爛的鼠尸和猩紅的檳榔水漬混作一團,任憑污水沖刷……這是4月17日,記者隨省人大2014年海南環保世紀行暨農村生態環境情況專題調研組,在中部市縣一村莊看到的觸目驚心一幕。
據當地鎮干部介紹,多年來,村里的污水沒有管網收集,只能順勢而流,進入周邊不知名的溝渠或河溪,而污水中的污染物質只能“聽天由命”,依賴自然環境的自凈能力去稀釋、降解。
這只是冰山的一角。數據顯示,我省鄉鎮及農村污水排放量遠遠高于工業排放量。
據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統計,2013年,我省鄉鎮及農村污水排放量共計2.82億噸,占全省污水總量的一半左右,為工業排放量的5倍之多。而其中每年僅COD(化學需氧量)一項就平均有9.73萬噸,占全省COD總排放量的56%,是工業COD排放量的10倍。
農村生活污水量大,其集中處理率卻僅一成左右。
“盡管2013年,我省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相較2012年已經提高了4.7個百分點,但總體仍然較低,僅10.8%左右。”海南生態省建設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金羽在接受采訪時介紹,海南省“十二五”規劃提出實施“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七大重點工程”,其中一項就是以“鄉鎮生活污水人工濕地處理”為重點的農村環境保護工程。
記者調查發現,我省鄉鎮及人口數量較大的村莊污水量大,且多有集中匯流口,所排放污水基本能夠得到科學處理。但普通農村生活污水量較少,大部分農村缺少或根本沒有污水排放及收集系統,污水沿道路邊溝或路面排放至就近的水體,形成面源污染,造成環境污染、威脅村民健康。
省環科院工程師鐘柳明告訴記者,農村生活污水亂排亂放,可能導致污水下滲,污染地下水。而農村多有水井,農民長期飲用受污染的地下水,勢必對身體造成危害。另外,污水積留容易形成污水池,滋生蚊蟲,污染農村環境和村民食品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位于飲用水源保護區周邊的農村,如果無法系統收集和處理生活污水,致使飲用水源保護區受到污染,那么造成的危害更大。”省環科院院長、研究員岳平指出,到那時,城市居民的飲水安全也將無法保障。
大刀闊斧治理農村生活污水,已經迫在眉睫。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江西成立濕地保護專家委員會
近日,江西省濕地保護專家委員會成立,聘請復旦大學教授陳家寬擔任顧問。本屆專家委員會由來自生態環境、氣象、土壤、地理、監測、動植物保護等各個領域的31名專家委員組成,其中外省專家7名。【詳細】
??谑袧竦乇Wo協會成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