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那些即將消失的百年火車站
提及長春的巨變,不能不提長春火車站。作為長春的窗口——長春火車站已有百余年的歷史。日前,長春市城鄉(xiāng)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史志辦研究員房友良拿出了收藏的14張照片,長春火車站的前世今生一覽無余。(人民鐵道網5月15日)
車站作為現(xiàn)代文明的產物,在城市的發(fā)展中有著獨特的地位。從車站的變遷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城市發(fā)展的脈動,車站就像城市的心跳,準確、生動、清晰。鐵路進入中國雖只有短短的百年時間,但由于中國國情的特殊性,在中國大地上的首批車站,大部分是由外國設計師設計的。積貧積弱的舊中國給了各國設計師充分展示才華的空間,留下的作品帶著濃郁的異國風情。隨著經濟的發(fā)展,這些車站漸漸淡出了歷史舞臺,被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新型現(xiàn)代化車站代替。像濟南老站、長春火車站這樣的百年老站房已經漸行漸遠,逐漸消失在歷史的風煙中。
老站作為舊中國遭受侵略、奴役的標志,在部分國人心目中是一個難以磨滅的痛,恨不撤之而后快。大部分城市對于老站房,都采取了撤除在原址上改建的方法,鮮少有進行完整保護另擇新址建造的,這就使得曾經在中國土地上比比皆是的老站現(xiàn)在日漸稀少,至于百年歷史以上的車站更是鳳毛麟角,存在于個別有心人的影象資料中。殊不知,實物是最好的教材,也許再過幾十年,我們向子孫講述歷史時,沒有活生生的實物佐證,他們還能相信嗎?保存老建筑要費不少心,但撤除它也許只要短短的幾個小時,一座凝結著外國設計師心血和國人汗水,費時數(shù)年建成的建筑就會變成一片瓦礫。面對不可再生的建筑,我們不應有快感。
2013年8月1日,濟南市舊城開發(fā)投資集團對外公布,將投資15億元修建濟南火車站北廣場,其中包括復建21年前拆除的老火車站以及行包房。“濟南后悔了!”濟南文史專家雍堅這樣評價重建濟南老火車站的決策。撤除老站房的濟南后悔了,他們已經在著手糾錯。那些還沒有覺醒的城市規(guī)劃者們,是否應該從中得到有益啟示呢?快快停止撤除老建筑的腳步吧,把他作為一份禮物完整地留給子孫不是更好地選擇嗎?
在筆者的家鄉(xiāng),那座由荷蘭人設計,建于1936年的西歐式站房現(xiàn)已成為鐵路博物館,里面存放著包括筆者捐獻在內的各個時期的鐵路用品,免費向游客開放。每到節(jié)假日,來此參觀的各地游客絡繹不絕。在這里,他們能聽到這座海濱城市真實的心跳。筆者希望,這樣的博物館在中國大地上越多越好。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譚盾努維爾等談城市變遷
2017年9月16日,第四屆中法環(huán)境月開幕,四位嘉賓:法國建筑師讓【詳細】
長春首個“海綿公園”已經建成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huán)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進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詳細】
長春市園林綠化部門引進12萬株地錦給城市增綠
伴隨著我市園林綠化建設步伐的加快,景觀綠化形式也更加豐富。園林綠化部門積極探索和推廣立體、垂直綠化新方式,為城市開辟出更多可綠化新空間,使城市生態(tài)建設由平面向空間拓展,給市民帶來更高層次的綠化享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