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拿什么拯救脆弱的“城市良心”?
深圳11日突發特大暴雨襲城,殃及位于深圳下游的惠州惠陽區。深圳緊急泄洪,大量雨水流到了下游,致位于下游的惠州惠陽區淡水河水位暴漲,淡水全城遭水浸。
一場2008年以來最大的暴雨襲擊深圳,這座年輕的現代都市在30多年的時間里,陸續修建了13700多公里的下水道,卻依然在暴雨面前脆弱得不堪一擊。每個城市,因其復雜的發展史,可以輕松把“排水管道”的問題推給歷史沿革。然而,深圳只用了30年時間便躋身中國四大“一線城市”,它并沒有歷史可以“推諉”。這個中國最年輕的城市,最有發展潛力的城市,一場暴雨使其傷痕累累、滿目瘡痍,這無疑暴露出其城市規劃、設施建設中存在的嚴重“軟肋”。
為何一場暴雨就能夠導致全城“看海”?除了降水量較大之外,也折射出不少城市在地下排水管網的規劃以及建設過程中,存在著目光短淺、偷工減料等各類問題。這其中,既包括著官商勾結、錢權交易等腐敗黑幕,也源自于執政者的面子情結在作祟,只追求表面光鮮亮麗的畸形政績觀使然,一些地方官員熱衷于大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景觀工程,城市建設中光鮮亮麗的摩天大樓雄偉壯麗,卻對與老百姓利益息息相關的地下排水系統漠視得輕如鴻毛。殊不知,只有“里子”牢靠,“面子”才能長久。也正因此,才會導致不少城市在一場暴雨之后,城市基礎設施的服務功能出現暫時性癱瘓。
100多年前,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悲慘世界》中寫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從中國的北京故宮、江西贛州、山東青島,到日本東京、法國巴黎、德國慕尼黑,對于日益擴張的城市而言,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或許可以成為城市的名片和地標,優良的排、蓄水系統卻如同健康的心臟和血管,當暴雨傾城之時,是它們在保證城市正常的循環、代謝和安全。而維持城市 “心腦血管”良好運轉的動力和根本則需要執政者的“施政良心”作為支撐和“施政智慧”作為保障,才能使“城市良心”不再“弱不禁水”。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捍衛我們的“城市良心”迫切呼喚政府“施政良心”的回歸。若不改變“重地上輕地下”的城市發展理念,糾正“重建設輕維護”的市政管理模式,“內澇之禍”就始終得不到改善,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也自然得不到較好地保障。施政者唯有將一切規劃和決策的出發點放在群眾的利益上,矯正好“短視癥”和急功近利的心理,科學規劃,從長計議,用“施政良心”來守衛“城市良心”,才能在下一次大暴雨來臨之際做到輕松應對,才能有力避免新聞報道中記者用 “淪陷”這樣的字眼來表達對城市排水系統無力承擔重任的悲傷和憤怒之感。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城市設計優化國際工作坊深圳成功召開
2018年5月3日至4日,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城市設計優化國際工作坊在深超總基地城市展廳召開,標志著深超總基地的開發建設進入了新的階段。【詳細】
充滿綠意——深圳北站商務區城市設計
在Mecanooarchitecten的設計中,十二座塔樓高聳入云,立體的人行網絡遍布其中,配以美麗蔥郁的城市公園,賦予了深圳北站商務區獨特的魅力。這次開發與深圳北站以及地鐵站整合在一起,包括辦公,零售,公寓和酒店等功能,總建筑【詳細】
深圳當代藝術館及城市規劃展覽館
項目名稱:深圳當代藝術館及城市規劃展覽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