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老建筑:歷史遺存和城市發展的博弈
在城市的建設大潮中,歷史遺存能夠得以保留無疑是幸運的,但它如果僅僅是作為一個擺設,就很讓人遺憾。
近日,長沙市計劃與多國企業合作,把裕湘紗廠遺址打造為長沙市商業文明的百年進化史博物館。今年國慶,中山路百貨大樓將恢復82年前的原貌,以原名“國貨陳列館”與市民見面……
歷史建筑由“冷藏”到“活化”,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老建筑,不能放在那里擺看”
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中,每個城市都在或多或少地消滅著自己的符號和文化記憶。此時,對歷史建筑的保護和合理利用,使其滿足城市新的發展需求,體現的是一種人文尊重。
“老建筑一定要利用才有生命力。凡是不利用的,就容易自然損壞。”在湖南大學建筑學院黨委書記辦公室,著名建筑學者柳肅教授對本報記者說:“歷史建筑有的已經成為文物,有的只是一般的古建筑,哪怕是文物也可以利用。宮殿、寺廟等文物有專人維護,一般的歷史建筑也不能只放在那兒擺看。利用了,至少每天有人在里面打掃衛生,它就不會結蜘蛛網,被蟲蛀,長霉,腐爛。”
2004年,長沙市政府明確時務學堂舊址等23處舊宅為重點保護的歷史舊宅,并明確這些街巷、舊宅可按“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保護性修復或改造。
柳肅是23處歷史舊宅修復的設計師,在做修復規劃時,針對它們修復以后做什么用,柳肅都提出了建議。小型博物館、紀念館、茶館、咖啡館……甚至公司想租借也行。10年過去,23棟舊宅修了近一半。其中有修好在用的,如馬益順巷59號公館,2009年就成為長沙畫院創辦初期的辦公場所。也有的修好了,卻一直空在那兒。
歷史遺存和城市發展的博弈
在長沙市都正街歷史街區改造現場,長沙歷史文化名城推動委員會委員劉叔華也向筆者說到,地方政府依賴土地財政有時候是無奈之舉,如果土地財政的問題不解決,那賣地、破壞歷史文物就得不到根本改善。
古建筑保護缺乏經費一直是個問題。政府的撥款只是杯水車薪,古建筑的利用更需要長期的投入。如果民營資本進入老建筑的保護與修繕當中,就能彌補政府在人力、物力上的不足。
接手中山路百貨大樓的友阿股份董事長胡子敬說,“10月1日,中山路百貨大樓修舊如舊,重新開業,并且只賣國貨。”82年前的這一天,中山路百貨大樓原身“湖南省國貨陳列館”承載湖南人抵御洋貨、自力更生的豪邁問世。
3月中旬,法國某時尚服裝公司品牌執行總監表示,公司將盡快在裕湘紗廠開設中國大陸首家旗艦店。接下來,長沙市還將和多國企業合作,將裕湘紗廠遺址打造成長沙市商業文明百年進化史博物館。
以裕湘紗廠為例,湖南省副省長張劍飛強調,每棟建筑從誕生之日起就經歷著產生——發展——衰落的過程,如何保護和利用它們,考量著我們的智慧。因為它承載著長沙乃至湖南極為厚重的歷史。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故宮與東南大學開展古建保護合作
12月4日,故宮博物院與東南大學在江蘇南京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共同致力于我國古代建筑價值特色及遺產保護和利用領域的研究與人才培養,進一步促進科學研究創新和科技成果涌現,并擬建立“亞洲木結構建筑研究中心”【詳細】
文物建筑被拆不能總是事后追責
近年來,各地在城市開發過程中,頻頻發生拆毀文物建筑事件,有的是相關單位帶頭拆毀文物建筑,有的是開發商私自行動。究其根源之一,就是違法成本太低,各地在處理拆毀文物建筑上,普遍只是罰款了之,導致相關單位、開發商根本不懼怕私自拆毀文物建筑【詳細】
蘭州古建 滄桑歲月中迎來春天
在蘭州市區,目前能見到的歷史文化遺跡已鳳毛麟角。除了蘭州府城隍廟、至公堂、金天觀外,市區已很難找到歷史遺跡了……【詳細】
中國四城聯袂舉辦古建博覽會 業內呼吁留下古建
4日,在山西太原舉辦的中國古建筑產業博覽會發布會上,業內呼吁為子孫后代留傳古建,接續文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