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城市病"愈演愈烈 病因多元
如今,日益嚴峻的“城市病”現象,讓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聚焦大城市。大城市究竟該何去何從?在中國城鎮化進程中大城市應如何定位?怎樣治理大城市的“城市病”?從今日起,本版推出“大城市的糾結”系列報道共三篇,意在認真研究中國大城市的發展定位,深入探討中國城鎮化的路徑選擇,有效治理“城市病”,供有關方面和廣大讀者參考。
——編 者
“城市病”愈演愈烈
北上廣等特大城市“城市病”比發達國家嚴重,好于一些發展中國家
“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2000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這樣說。
然而,在當下中國的一些城市,品咂這句話卻讓人別有一番滋味。
早上一上班,北京的白領王梅就趕緊打開電腦查詢空氣質量,家里老人正等她回電話,看能否帶孩子出去活動。看到PM2.5濃度在300微克/立方米以上,王梅不由地嘆了口氣。
下午下班,廣州的公務員龔翔一出單位就遇到了大堵車,10分鐘的車程竟然開了1個多小時,踩剎車直踩到腳軟。一看手機,擁堵級別為深橙色的“嚴重擁堵”。
晚上到家,上海的打工者李小柱推開出租屋房門,一股方便面的味道撲鼻而來。20平方米的小屋住了8個人,每張床鋪每天租金19元。為了這19元,“蟻族”們省吃儉用,有人甚至一天三頓都吃方便面……
日復一日,這樣的場景正在今天中國的許多城市上演。人口膨脹、住房緊張、就業困難、交通擁堵、資源短缺、環境惡化、公共安全事件頻發,我們在享受城市生活的同時,也不得不面對愈演愈烈的“城市病”。
“從國際比較看,我國的‘城市病’問題已較為嚴重”,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魏后凱坦言。
先看交通。資料顯示,美國人上班平均單程花費25.1分鐘,其中紐約34.6分鐘,為全美最高。而北京通勤時間平均為1.32小時,單程約為40分鐘,上海單程約為36分鐘。
再看環境。美國最出名的“污染城市”洛杉磯,其PM2.5年均濃度也僅20多;日本東京則在20以下。而去年我國北京、上海、廣州PM2.5年均濃度分別高達89.5、62、53。
“我國北上廣等特大城市的‘城市病’狀況,比發達國家嚴重,比一些發展中國家則要好些”,上海交通大學[微博]特聘教授、復旦大學教授陸銘說,在泰國首都曼谷,由于車速過慢,甚至出現過3個月內有900名孕婦因堵車被迫在轎車中分娩的情況。曼谷的交通警察不但會指揮交通,還會替孕婦接生!
截至去年底,我國超過1000萬人口的城市有6個,超過400萬人口的城市為21個,10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已達127個。面對蔓延加劇的“城市病”,大城市的發展倍感糾結。
那么,我國的“城市病”究竟因何而起?城市“生病”就是因為太大嗎?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
廣州: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匯報。他指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