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化與全球環境變化研究述評
4 結語與展望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城市化與全球環境變化研究在土地利用與覆被變化、資源約束條件下的城市化發展、城市區域管治以及城市化與全球環境變化的相互關系等方面已引起學者們的重視,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但由于受我國發展階段、城市化水平、學者自身學術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的城市化與全球環境變化研究還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1)從研究內容看,當前國內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化的環境影響上,而全球環境變化對城市發展的影響以及兩者之間相互關系的研究還相對較少,研究的視角主要是自然的,而社會—人文視角的研究以及自然—人文視角的綜合研究還十分有限。
(2)從研究方法看,當前國內研究主要采用數量分析、GIS分析等定量方法,盡管提高數據分析的科學性,但對于城市化與全球環境變化研究這樣的復雜性科學,定量化法方法難以反映城市化與全球環境變化間復雜的相互關系。
(3)從研究尺度看,當前國內研究大多是基于城市區域的研究,而城市化與全球環境變化的作用與影響范圍都沒有限定在城市范圍內,城市發展與環境變化離不開更大的區域或全球背景,但國內關于城市化與全球環境變化的跨尺度或交叉尺度研究相對較少。
21世紀是城市的世紀,城市在世界社會、經濟、文化、政治和環境格局中越來越處于支配地位。城市化推動了經濟的增長與社會的進步,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帶來了資源的缺乏與環境的破壞,在全球環境變化的背景中,已經無法抗拒的將重點放在作為環境問題根源的城市區域,但是在災難與危機中城市也是脆弱的。
全球環境變化的成因盡管還沒有一致的結論,但無可否認的是人類活動正在并且持續對全球環境變化產生影響,同時全球環境變化也在通過各種不同的路徑以差異化的強度對不同區域的不同人群或個體產生不同的影響,原因在于不同的人群或個體具有不同的脆弱性與適應力。
未來的城市化與全球環境變化研究,應從更大的尺度看待城市、城市發展與城市問題,真正將城市放于其發展的現實背景中進行研究,強化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等宏觀制度政策因素對城市化與全球環境變化的影響的研究;應強化全球環境變化的城市系統研究,綜合考慮城市化過程中經濟、社會、生態、文化等各因素的相互作用與反饋,創造多重屬性的概念、綜合運用相關學科的方法進行系統研究(如城市系統脆弱性研究),以反映城市發展的實情;應強化對人文因素的思考,思考環境、物質變化背后的人為驅動力與機制,如城市發展理念與城市管治策略、城市居民生計、消費習慣與理念等對全球環境變化的影響。
未來的城市化與全球環境變化研究應該聚焦于城市區域、城市化過程與全球環境變化之間的復雜關系,尤其是內在機制的研究,這包括一定制度背景下的城市區域及其社會福祉的自然因素和城市各類居民的生活品質,而最后的歸宿是人地關系如何實現和諧這個永恒的問題。
本文引用格式:
解利劍,周素紅,閆小培.近年來中國城市化與全球環境變化研究述評.地理科學進展,2010,29(8):952-960.
編輯:da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