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探索新型城鎮化新路子
記者近日從江蘇省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工作會議上了解到,江蘇省將繼續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符合江蘇省實際的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路子。到2020年,全省城鎮化率力爭達到72%,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質量顯著提升,城鄉空間布局形態更加優化,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穩步增強。
推進住房保障,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江蘇省明確,要建立市場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結合的住房制度,健全與人口流動相適應的住房保障制度,加快構建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形成以公共租賃房為主要方式的新型住房保障制度,并因地制宜增加共有產權住房供應。同時,拓寬農業轉移人口住房保障渠道,將進城落戶農民完全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探索將穩定就業的進城務工人員納入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范圍。“十二五”期間,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135萬套,到2015年全省保障性住房覆蓋面達到20%左右。重點建設公共租賃住房,加快實施棚戶區、危舊房、城中村改造,努力解決好困難群眾基本住房保障問題。
針對推進棚戶區危舊房改造,江蘇省將加大投入力度,拓寬融資渠道,合理規劃布局,加快配套設施建設,到2015年努力實現集中連片的棚戶區危舊房改造全覆蓋。
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加力改善人居環境。江蘇省將加快建立符合農村實際、得到農民支持、能夠長效運行的村莊環境長效管理機制,引導農民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防止“臟亂差”現象回潮,并結合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加快優化鎮村布局規劃,運用多種手段引導基礎設施集約建設。同時,加強與村莊環境整治的協調聯動,優先支持尚未開展整治的村莊實施試點,著力推進集中連片、區域整治。
對于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江蘇省明確,將突出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臟亂差問題,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提升城市宜居品質。同時,加大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推進新一輪太湖治理,加強淮河、長江等重點流域和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系統整治工業點源、農業面源和生活污染源,進一步解決好城鄉居民飲用水安全問題。
優化城鎮布局形態,打開“兩橫兩縱”新格局?!督K省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發展一體化規劃》(2014-2020年)明確,要以長江黃金水道和東隴海線為兩條橫軸,以沿海、沿大運河為縱軸,以軸線上區域性中心城市為支撐,周邊中小城市和重點中心鎮為組成部分,積極培育沿江城市群、沿海城市軸、沿東隴海城鎮軸和沿運河城鎮軸。同時,要發揮城鄉規劃引領作用,在“四個著力”上下功夫,即著力提升城市群國際競爭力、著力增強中心城市綜合功能、著力加快中小城市和重點中心鎮發展、著力強化基礎設施的支撐作用。
此外,還將更多依靠市場力量,在城鎮功能定位、產業經濟發展上加強合作共贏,在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體系建設上促進共建共享,在資源開發利用、生態環境建設上注重統籌協調,把城市群、城鎮軸建設成為更具競爭力的核心區域,并繼續推進南京、蘇錫常、徐州三大都市圈建設,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功能。
保護應有特色,提升城市空間品質。江蘇省明確,從創新城市規劃建設理念入手,統籌城市功能布局,明確產業發展定位,尊重自然山水環境,保護歷史人文資源,實現產城融合、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和諧宜居;提高城市設計和建筑設計水平,塑造具有城市個性的建筑文化、園林藝術和空間特色,提升城市空間品質;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網絡,重點加強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民生工程建設,增加更多城市綠地和公共空間;對舊城改造要堅決剎住大拆大建之風,對歷史街區、歷史村落、歷史建筑必須給予足夠尊重,對于一切有價值的歷史遺存必須盡可能地予以保護。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蘭州理工大學建筑與城鄉規劃專業展開幕
5月26日上午,蘭州理工大學【詳細】
鄉村規劃師的人才困局:有情懷缺歸屬感
原本城市才有的規劃工作,8年前就走進了成都的鄉村。今年4月,成都第八批鄉村規劃師開始招募了。【詳細】
這5年中國城市規劃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作為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活動的中心,處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