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或引發三大投資熱 綠色環保成熱點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年-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通知指出,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理支撐,是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對此,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規劃最大亮點在于正視傳統城鎮化路徑的不足,致力于發展“人的城鎮化”,數億農民轉化為城鎮人口會釋放更大的市場需求。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出臺對建材水泥、建工機械、文娛、消費、環保等諸多板塊形成利好,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綠色環保、智慧城市將成為三大投資主線。
首先,基礎設施建設成為關注熱點。城鎮化不僅僅是將農民轉化為城市居民,更為重要的是,能為其提供宜居的生活環境。來源于《中國經濟報告》的一組數據顯示:到2015年,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將達到3,000公里,到2020年將超過6,000公里,累計投資將超過4萬億元人民幣。
到2020年,高鐵和快速鐵路網絡預計也會將人口超過50萬的所有主要城市連通起來。隨著城鎮化推進和群眾對生活環境改善的期待不斷提高,在城市基礎建設方面的需求很大,加快建設步伐顯得十分必要。據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牛鳳瑞介紹,城鎮化將肯定會擴大市場需求,拉動內需。擴大內需意味著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就要求要進行更多的基礎設施建設,而在城鎮化大潮下,更多人進入到城市,投資的重點也是放在城市基礎建設。
其次,綠色環保亦是發展趨勢。隨著城市人口增加,空氣治理、污水處理、污泥處理、固廢處理等方面的需求也會進一步提高。與此同時,在大部分地區經歷了“厚德載霧自強不吸”的霧霾天氣之后,居民的環保意識也逐漸增強,對自身環境安全更加關切。
第三,智慧城市迎建設浪潮。新型城鎮化不再僅以GDP來衡量,更多地要注重城市整體的質量協調發展,要從追求速度向追求質量轉變,智慧城市的理念隨之應運而生。在住建部2013年公布的兩批193個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共涉及重點項目近2600個,資金需求總額超過萬億元。這種通過綜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整合信息資源、統籌業務應用系統并優化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新模式發展理念將帶來更多市場機會和空間。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蘭州理工大學建筑與城鄉規劃專業展開幕
5月26日上午,蘭州理工大學【詳細】
鄉村規劃師的人才困局:有情懷缺歸屬感
原本城市才有的規劃工作,8年前就走進了成都的鄉村。今年4月,成都第八批鄉村規劃師開始招募了。【詳細】
這5年中國城市規劃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作為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活動的中心,處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