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城鎮化,留住城市文化和民族特點
云南省日前在部署城鎮化工作中提出,推進新型城鎮化,不僅要“建得起”、“建得好”,更要“建得美”、“建出特色”,鼓勵支持民族自治地區塑造富有地域特色、民族特征的城鎮風貌和建筑風格,延續歷史文脈,豐富城鎮形態特色。
近年來,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高樓大廈、寬闊馬路等都市元素也多了起來。然而,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也隨之而來,尤其是在城鎮化的浪潮中,我國不少城市不約而同地大拆大建,卻缺乏城市文化的延續和對自然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去年昆明就因大拆大建而受到批評。
云南省委書記秦光榮說,在城鎮化進程中,云南城鎮文化正面臨著四個危險:一是作為城鎮發展內核的歷史文脈面臨著被割裂的危險;二是城市原有的好山好水空間格局面臨著被破壞的危險;三是城市街區和建筑風格面臨被淹沒的危險;四是城鎮的靈秀之水面臨被干涸、污染的危險。“一些地方建筑規劃缺乏文化意識、民族特色和人文特點,設計模仿、復制現象十分普遍,建筑物千篇一律。”秦光榮說。
云南擁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元素和地域景觀,但許多獨特地方特色正在隨著城鎮化的推進而逐步退色、掉色、失色。云南省調查發現,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云南地域文化并未凸顯,一些地方缺乏在本地文化主題之下的發展理念來謀劃、規劃、建設、管理和經營城鎮。
云南省近日出臺的《關于推進云南特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云南將新增500萬以上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形成200萬以上人口規模城市1個,50萬~100萬人口規模城市5個。在新型城鎮化的進程中,如何既看得見山水,又留得住鄉愁?
云南提出,要依據各地自然環境和歷史文化稟賦開展城鎮建設,鼓勵支持民族自治地區塑造富有地域特色、民族特征的城鎮風貌和建筑風格。云南省省長李紀恒強調,不能片面追求城鎮化率,盲目搞人為造城、大拆大建,城鎮建設更須防止“貪大”、“求洋”、“追新”。
云南還提出,將民族文化強省建設與現代城鎮體系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城鎮功能提升與文化保護相結合,與原有的自然人文特征相協調,融入傳統文化元素,體現區域差異性,豐富云南城鎮形態特色,完善城鎮功能類型。
秦光榮說,推進新型城鎮化同時要下力氣留住這些城鎮歷史記憶、保護文化元素、彰顯民族風格,讓城鎮的地域特色、形態特色、人文特色和生態特色更加鮮明,扭轉以往“千城一面、萬樓一貌”的格局,形成符合實際、各具特色的城鎮化發展模式。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蘭州理工大學建筑與城鄉規劃專業展開幕
5月26日上午,蘭州理工大學【詳細】
鄉村規劃師的人才困局:有情懷缺歸屬感
原本城市才有的規劃工作,8年前就走進了成都的鄉村。今年4月,成都第八批鄉村規劃師開始招募了。【詳細】
這5年中國城市規劃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作為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活動的中心,處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