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城市亮化要走出“不夜城”的迷思
2014-04-23 10:12:43 來源:遼寧日報 瀏覽次數:
而今,在城市里,抬頭看見璀璨星空的機會越來越少,目之所及,都是燈火輝煌、流光溢彩的現代城市亮化景觀工程。過度亮化帶來的光污染也與水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等一樣,被公眾所關注。
長期關注城市亮化問題的全國政協委員、遼寧省糖尿病治療中心院長馮世良對記者說,近些年一股亮化潮正席卷全國。不僅是街道、公園、廣場、橋梁、河岸、大樹、草坪、居民樓,連古建筑也裝上了泛光燈。城市不當亮化已成為污染源,正在危害人類和動植物的自然生長。長時間的夜間照明,輕則擾亂生物鐘,重則引起一些植物枯萎死亡,生物種群消失。彩色光源讓人眼花繚亂,干擾大腦中樞神經,使人頭暈目眩、損壞生理功能,嚴重的還可能引起失眠,甚至影響身心健康。
包括人在內的所有生物都是在日夜交替自然規律中生息的,長時間的夜間照明實際上是違背這種自然規律的。
“中國很多城市的夜晚太亮了,其亮度已遠超國際標準。當發達國家在和光污染作斗爭的時候,中國卻在重蹈它們幾十年前的覆轍。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著名照明專家肖輝乾說。
有法律專家告訴記者,近年來,全國各地光污染投訴率不斷上升。只是因為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光污染種類、污染標準以及處罰標準難以界定。國內許多專家呼吁,目前城市急需建立防治光污染標準和措施,并切實加以實施。
隱性的能源浪費相當巨大
馮世良在對全國多個城市的調研中發現,在城市亮化工程的背后,各種浪費已達到驚人的程度。許多城市不惜花費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購買進口景觀裝飾燈。這些構造繁瑣的景觀燈,每年運行和維護的費用更是一個巨額數字。 “根據媒體的統計,北京城市景觀照明,一年的用電量相當于秦山核電站一年的總發電量。上海的景觀燈,一天耗電量達到20萬千瓦,相當于整個城市總耗電量的2%。 ”馮世良說。
每當華燈初上,城市的標志性建筑上彩燈通體透亮,高樓大廈頂端大功率射燈的耀眼光芒穿透蒼穹,立交橋上稠密的燈帶亮若白晝,即使尚未形成居住規模的新城區也不管位置多偏僻,街道上有沒有行人,其亮化標準絲毫不遜于繁華的老城區。這是中國城市發展變化留給人們的深刻印象,一、二線城市如此,三、四線城市爭相效仿,許多城市跟賽跑似的在“打造世界一流亮化工程”。
我國3/4的電能需要通過燃燒煤炭來獲得,而煤炭的燃燒又會污染空氣,造成的環境損失高得驚人。
亮化工程的建設勢必要消耗能源,導致亮化工程建設與能源有限性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據媒體報道,近年來,一些城市由于大搞亮化工程建設,樹上、花上、橋上都是五彩斑斕的霓虹燈,導致城市用電緊張。在用電極度緊張的時候,會對工廠和居民采取限時供電和拉閘限電的措施,這就出現了本末倒置的現象,大量霓虹燈消耗的電量本可以用到居民生產和生活最需要的地方。
亮化的目的是為了美化城市,出發點應該是以人為本、方便百姓,我們可以追求美,但不應追求奢華。奢華的亮化工程,是與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理念背道而馳的。
走出城市亮化工程建設中的認識誤區
在采訪中,不少專家認為,一段時期以來,我們對于城市亮化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在城市亮化工程建設中,很多設計人員甚至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員都認為,城市的亮化程度代表著城市的現代化和國際化程度。這樣的認識就過于簡單化和表面化。
據媒體報道,“5·12”地震重災區某國家級貧困縣,居然投入2400萬元用于一條主要街道的亮化工程建設,安裝流星雨燈飾、頻閃燈、泛光燈、太陽能星星燈1萬多盞,七色燈帶8000多米,LED護欄管2600套。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僅此項電費開支就逾百萬元。當地政府認為,這樣的亮化工程,讓縣城在各種彩燈的映照下美輪美奐,面貌得以改觀,品位明顯提升。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