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J”模式能否為新型城鎮化破題?
3月26日,《河北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出臺,這使此前被熱炒的河北保定成為“副都”的傳聞再被關注。“京(Jing)津(Jin)冀(Ji)一體化”的“3J”模式呼之欲出,讓人憧憬無限。
“3J”模式值得期許
據新華社報道,2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專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并作重要講話。習近平強調,京津冀協同發展意義重大,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要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大家一定要增強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自覺性、主動性、創造性,增強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的體制機制的勇氣,繼續研究、明確思路、制定方案、加快推進。
此后,京、津、冀三地都以各自的方式做出了回應。
今年“兩會”期間,天津市副市長宗國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多年的“京津冀一體化”概念是該從會議桌上走向實質合作的時候了。
宗國英認為,京津冀三地協同發展可配合環渤海區域的發展,因為濱海新區具有承接首都功能疏散的空間和條件,也有新區自身港口和河北共同協商整合的優勢,既有輸入,又有輸出。
在區域一體化的發展當中,每個城市、每個地區都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北京面臨著交通、住房、環境等各方面的壓力。對此,宗國英表示,中國的經濟發展是梯度推進,十幾年前的定位和現在的發展階段是不一樣的,到現在這個新的時期,確實需要重新梳理,重新定位。比如北京發展了大量的制造業,這些功能都應該往天津、河北去疏解,去轉移。那樣,產業上就會自然地形成一種鏈條,高端的總部可能在首都,轉化出來的制造業就應該在天津或者是河北,甚至是山東,也可能是山西,就在首都之外來解決這個問題。
3月份出臺的《河北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明確,河北省將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以建設京津冀城市群為載體,打造京津保三角核心區,做大保定城市規模,以保定、廊坊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載地和京津產業轉移的重要承載地,與京津形成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區。把首都周邊的一批縣(市)建設成規模適度、特色鮮明、設施完善、生態宜居的衛星城市,構筑層次分明、梯度有序、分工明確、布局合理的區域城鎮布局結構。
3月24日,北京市規劃委主任黃艷做客北京城市廣播“市民對話一把手”時表示,今年北京將對執行10年的城市總體規劃進行調整和修改,城鄉接合部被納入規劃中。她提到,解決北京的“城市病”要放在京津冀區域內治理,要把非首都核心職能的產業發展,盡可能壓縮疏解到周邊。將周邊城市建成具有競爭力的“城市群”,城市功能相互銜接、匹配、分擔。目前,北京、河北、天津正在聯合做規劃,把一部分首都溢出的、不符合“政治、文化、國際交往、科技創新中心”核心職能的疏解到周邊。
“3J”模式或將成新型城鎮化的樣板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說,京津冀一體化已經成為國家戰略,或將成為新型城鎮化的樣板。京津冀協同發展將充分體現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以綜合承載能力為支撐、產業結構合理布局、生態環境優化的新型城鎮化路徑。
事實上,國家“十二五”規劃就已經提出,推進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打造首都經濟圈”。然而與長三角、珠三角經濟圈快速發展相比,京津冀區域合作并不理想,尤其河北與京津梯度大,融合程度低,京津聚集力強而導致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資源被“空吸”。此外,京津冀產業格局存在同構現象,強大的環境約束和經濟轉型訴求令京津冀協同發展迫在眉睫。這也迫切需要對目前各自的發展目標進行整合,根據比較優勢與城市功能定位,共同確立可行、具體、詳實的產業發展戰略及規劃,加強區域間的相互聯合協作,以錯位、互補式發展為目標,最終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
京津冀協調發展將為京津冀的相關產業帶來新的投資機遇,包括交通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制造業對接轉移及生態環保產業發展等,同時,相關的配套服務行業如交運、物流等行業也存在較大發展空間。
目前,北京正在對《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進行修改,通過反思和調整北京建設和管理的理念,明確戰略定位、調整和疏解非核心功能、提高建設的質量、治理大氣污染、提高管理水平。同時,京津冀也在加強環保合作,建立跨區域環境聯合執法工作制度。
黃艷說,要把市域的規劃變成區域的規劃,把北京放進京津冀整個區域中進行規劃,包括水環境、空氣質量、交通等等方面。黃艷認為,解決北京的“城市病”要放在京津冀區域內治理,將周邊城市分為直轄市、大體量城市以及節點城市三個級別,建成具有城市競爭力的“城市群”,城市功能相互銜接、匹配、分擔。目前城市群的規劃還在論證中,現在談每個城市疏解什么,還為時過早。
盤古智庫城鎮化首席研究員易鵬分析稱,河北省把保定市作為疏散北京行政功能的疏散區,也就意味著它可以承載部分學校、醫療機構、事業單位等的疏散。事實上,保定和廊坊已經承接了北京一部分事業單位和學校的搬遷,廊坊就有東方大學城,它一定程度上疏散了北京一些教育功能。而有保定政府文件也顯示,目前保定規劃了保定京南大學城,借以吸引北京的高校資源。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河北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中提出要疏散的是北京非核心功能。此外,即使涉及搬遷,很多機構會考慮到搬遷的成本,預料會用博弈的方式,激起沿北京周邊多城市的談判,看土地價格、補貼和各種方面的條件才做決定。當下看,對于保定,即將到來的一切或許都未定。但保定市、唐山市、張家口市、廊坊市乃至整個河北省,對接北京衛生、教育、石化產業等功能轉移的相關工作,眼下已在悄然布局中。
宗國英說,除了京津冀三地協同發展的頂層設計,還有一個前提就是京津冀區域的“大交通”概念。京津塘這條高速公路遠遠不能滿足京津兩地之間的通車,這條路上幾乎全部是兩地的汽車,應該完全雙城化了,高速可以不要收費了。
河北是否迎來了春天?
在中國30多個省級行政區劃中,河北一向并不顯眼,但最近這塊版圖忽然成為世界聚焦的區域,多少顯得有些突然,一如今年北方早來的春天。其實,原因就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在今年年初終于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并成為當前輿論討論最為熱烈的話題。
不過,比起京津兩個“巨無霸”,河北往往被視為一個參與者的角色,似乎缺少公共話語權。從北京的角度看,本輪京津冀一體化戰略地位的提升,在于北京的大城市病已到了不得不治的時候了。城市功能、人口和產業的向外疏解迫在眉睫,這其中的紅利可以順便惠及河北這個“小兄弟”。
在本輪“3J”一體化協同發展的熱潮中,最興奮的也是河北,而京津則相對顯得“深沉”得多。
最近一段時間,記者深入到河北省的多個市縣采訪,所及的三河、廊坊、固安、涿州、保定、易縣、石家莊、邢臺、邯鄲等城市,接觸到的人們無不在興奮地談論和利用著“3J”話題。尤其是環京的幾個城市,只要一停車,立刻就有散發房產小廣告的人圍攏上來,仿佛是遇到了春運時倒票的“黃牛”。
保定的樓市最近熱得發燙,涉及保定的概念股也起伏如潮。
過于敏感的反應,恰恰說明了河北在“3J”中弱勢的地位。
首都經貿大學教授趙秀池在撰文中表達了對此的擔憂。她說,京津冀一體化概念會不會曇花一現?應聲而起的樓市禁不起風吹雨打。一旦愿望落空,這會給河北的樓市、甚至經濟社會帶來致命打擊。眾所周知,在人們投機獲利的預期下,狂熱爭購房地產造成房價持續大幅度異常上升,當其市場價格遠遠高于實際價值時,便會出現房地產泡沫。
河北長期都想融入京津、借勢京津,為什么20年來效果并不明顯?河北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于刃剛分析說,從深層次來看,由于中國行政體制的一些特點,京津冀之間存在著較大反差,這種反差的核心就是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的差距較大。顯然,讓河北的公共服務水平短時間內趕上京津并不現實,政府都是分灶吃飯,只對轄區在籍人口負責。因此,利益結構不打破,公共服務的差距就難以縮小。在計劃經濟時代,以行政將各地區割裂,再通過計劃調配資源要素,這樣還可以。但市場經濟走到今天,這種分灶吃飯帶來的就是深層次的利益鴻溝,它阻礙著區域經濟一體化。
于刃剛說,對于當前河北而言,頂層設計的整體推進固然值得期待,但目前應更多著眼于如何對接北京未來有可能的外溢產業。無論京津冀三地任何一方,首先都要發展服務業。尤其是河北,制造業占比已經相當大,如何加快服務業發展,增加它的比重,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是當前的根本問題。北京、天津甩出來的落后產業,河北也不能輕易去接,否則,無法根本解決環境污染、產能過剩等問題。
有學者指出,在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作為核心沒有懸念。其次天津作為直轄市,在區域中扮演經濟中心的角色。對于河北而言,至少還需要打造三個大體量城市。首先是唐山,它是河北各城市中經濟實力最強的。其次是石家莊,作為河北首府,市區人口已達300萬左右,已經具備能形成一定支撐力的基礎條件。第三是保定,最近概念被炒得很熱,因為一是它與京津互成犄角之勢,具備合適的區域條件;二是面積廣闊,擁有更大的人口和產業承載空間,同時又有較好的政治和文化積淀。這三個城市在未來如果能夠做大,將很大程度上促進京津冀城市群的形成。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蘭州理工大學建筑與城鄉規劃專業展開幕
5月26日上午,蘭州理工大學【詳細】
鄉村規劃師的人才困局:有情懷缺歸屬感
原本城市才有的規劃工作,8年前就走進了成都的鄉村。今年4月,成都第八批鄉村規劃師開始招募了。【詳細】
這5年中國城市規劃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作為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活動的中心,處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