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壓之下的綠色抉擇
“兩環”,即五環路兩側各100米的永久性綠化帶,形成平原區第一道綠色生態保障;六環路兩側綠化帶外側1000米,內側500米,形成平原區第二道綠色生態保障;“三帶”,即永定河、北運河、潮白河每側不少于200米的永久性綠化帶;“九楔”,即在九個楔形限建區,通過建設功能明確、規模適度的四大郊野公園組團和多處集中連片的大尺度森林,形成連接市區與城市外圍、隔離新城之間,緩解熱島效應、生態作用明顯的九大楔形綠地。“多廊”,即重要道路、河道、鐵路兩側的綠色通道,以及貫通各區域森林景觀、公園綠地的健康綠道。
北京平原造林全面落實工程規劃空間布局,堅持以城市發展新區為主體、城市功能拓展區為重點、生態涵養發展區為補充,注重把樹種在最顯眼、改善城市空氣質量效果最顯著的地方,注重新造林與原有林的連接,集中連片、成帶連網,注重優先利用拆遷騰退地、廢棄砂石坑和沙荒地,加大農業種植結構調整,體現了統籌林業發展和耕地保護、促進綠色增長的發展要求。
在工程建設中,除了更合理地應用油松、銀杏、國槐、元寶楓等具有顯著降塵作用的鄉土樹種外,北京此次造林更加注重植被的多樣性,堅持以喬木為主,針闊混交種植。此外,土壤改良、抗旱節水灌溉、濕地建設與恢復等上百種新技術新材料在造林工程中廣泛應用。
為保證造林質量,北京市、區縣園林綠化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深入一線指導,各個監理單位的監理人員深入每個造林地塊全過程監理;為鞏固造林成果,保證樹木成活率,北京市本著“政府主導、部門監管、市場運作、專業養護、農民就業”的原則,推進建立責任明確、隊伍落實、監管到位、投入科學、管理高效、責權利相統一的養護管理體制機制,組建以農民為主體的養護隊伍,實行專業化管理。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東郊森林公園,航空走廊及機場周邊,永定河、北運河和潮白河,六環路等主要干線道路兩側,延慶蔡家河等重點區域已形成了集中連片、氣勢雄偉的大片城市森林。昌平西部沙坑煤場、懷柔廢棄砂石坑、密云西田各莊等11萬余畝砂石坑、沙荒地得到了治理。工程竣工后,北京平原地區的森林覆蓋率將超過25%。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百萬畝平原造林工程”的大功告成,綠道縱橫、公園相嵌、林水相依的森林景觀已觸手可及,城市青山環抱、周邊森林環繞的生態格局已自成一體,“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綠色宜居北京不再遙遠,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生態基礎將更加堅實。
編輯:zhao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