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生態調查:生態紅利催生生態自覺
鄉土味十足的山林、舊民宅改造的房間,清新怡人的空氣……浙江德清莫干山腳下,過去名不見經傳的紫嶺村,如今卻是遠近聞名的高端民宿集聚地。
紫嶺村的變遷,只是浙江湖州近年來不斷改善生態環境的一個縮影。一度飽受環境污染之痛的湖州市,近年來大力加強生態文明探索和環境整治力度,“生態紅利”逐步顯現,“生態自覺”深入人心。
改變“守山就是受窮”
在紫嶺村,一個名叫“裸心谷”的高端民宿深受外國人士和都市白領的青睞。雖然人均消費在2200元以上,可這個以回歸自然為賣點的“洋家樂”,入住率卻常年保持在80%以上。
平時司空見慣的山林和再普通不過的民居,經老外一包裝,竟然如此“值錢”,這讓世世代代居住在這里的村民感到詫異。“這個價格,一半賣的是環境,另一半賣的是服務。”德清縣委書記張曉強說。統計顯示,十多個國家的投資者共在紫嶺村及其周邊建了42家“洋家樂”,僅去年上半年就接待游客5萬人次,其中境外游客3萬人次。實現經濟總收入7500萬元,實現稅收近800萬元。
筏頭鄉后塢村人項亞明回憶,當時鄉里關閉了44家竹拉絲企業和一家效益很好的筍罐頭廠,自己很不理解。如今,出租自有房屋,一家三口在“洋家樂”打工,自己種的蔬菜、茶葉還能賣給“洋家樂”和游客。“全家一年收入近20萬元,比過去打工賺得多多了!”項亞明算下來喜滋滋的。
好生態給湖州帶來的“紅利”遠不止此。山清水秀、空氣清新,常年空氣質量優良率在95%以上。在太湖頻遭藍藻困擾之時,位于太湖南岸的湖州卻常年保證飲用水源地Ⅱ級水體。
鐵腕整治實現鳳凰涅槃
在此之前,湖州曾走過一段彎路。
印染、造紙、制革、化工占湖州工業增加值的5%~7%,但對污染排放的“貢獻”最高可達70%。2004年和2011年,湖州長興和德清兩地蓄電池生產企業的不規范排放導致周邊村民血鉛超標,并引發群體性事件。
湖州是長三角建筑石料的主要供應地,開山取石不僅讓山體傷痕累累,還導致河道渾濁,空氣污染。據了解,清洗石料導致淤泥沉積,河床在35年內抬高了2米,僅5條主河道的清淤成本就需3億多元。“老板發財,百姓遭殃,政府買單。”無節制的排污一度導致當地生態惡化,民怨沸騰。痛定思痛,湖州市下決心對環境進行鐵腕整治。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安徽推行城鎮園林綠化林長制
近日,(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印發相關工作方案要求,2018年建立城鎮園林綠化林長制相關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責任體系;2020年修編完善城鎮綠地系統規劃、完善城鎮生態網絡規劃、全省所有城市達到國家園林城市標準【詳細】
河北衡水:以園林綠化打造城市“高顏值”
近年以來,我市(河北省衡水市)園林綠化不斷升級,改變了原先單一的綠化格局,謀劃實施了一批高標準、高質量重點綠化建設項目,全市園林綠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市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19%,綠地率達到36.91%,人均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