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權衡水利風景區的開發與保護
水利風景區井噴全省總體規劃在制訂中
開發水景資源,我省起步并不晚。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簡陽龍泉湖、三臺團結水庫、蒲江石象湖等為代表的一批景點已闖出了名堂,成為聞名的旅游風景區。
水利部2001年啟動水利風景區評審。次年,綿陽仙海風景區成為我省首家國家水利風景區。10年間,我省有了8家國家水利風景區。
2013年,我省水利風景區迎來井噴——獲評9家“國字號”,全國最多。省級水利風景區評審也啟動,至今已認定29家。水利風景區漸成熱詞。
目前,我省國家水利風景區僅占全國588家的2.9%,省級僅占全國總量的1.5%。“數量少,質量相對較低,與水利資源大省地位不符,與山東、江蘇等地差距很大。”冉從恒表示。
我省已出臺《關于加強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管理工作的意見》,制定全省水利風景區建設總體規劃。今后建設要按規劃實施,“到2015年建成省級以上60處,2020年達150處,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文化品位濃郁和規范化管理、有序化發展的水利風景區體系。”冉從恒表示。
權衡開發與保護水利風景區不等價于水利旅游
瞄準水利風景區,樂山已著手做大水經濟文章。“樂山是旅游支撐型城市,但第三產業只占GDP的30%,發展關鍵靠旅游。”樂山市水務局局長鄭志平覺得,峨眉山等老景區的承載容量有限,增量就在水利上。
去年以來,樂山水利風景區已實現爆發性增長。
最近,鄭志平接觸了多位老板以推動社會資本參與開發。“當一個水體只用于養魚時,必定是個不斷污染的過程,當用于休閑觀光時,反而能得到持續保護。”鄭志平堅信,沒人會往自家水池子里扔垃圾。
水景資源開發與水資源保護之間,如何權衡?
“不能將水利風景區等價于水利旅游,旅游只是功能之一。”王華指出,工程維護和生態保護是首位的,風景開發在其次。
蒼溪白橋水庫游客較少,連游船都沒有,但最終照樣入選國家水利風景區,水資源保護得力是主要得分點。而瀘州一家水庫申報時,專家組一看規劃,水庫周邊賓館林立,便一票否決,并責令修改。
水利風景區指以水域(水體)或水利工程為依托,具有一定規模和較高質量的風景資源與環境條件,經過開發建設,可以開展觀光、旅游、度假或科學、文化、教育活動的區域。包括水庫型、濕地型、自然河湖型、城市河湖型、灌區型和水土保持型6類。
編輯:zhao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