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推進中建筑業的顯性機遇
3月16日,《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簡稱《規劃》)正式發布。《規劃》分8篇31章,作為新型城鎮化建設主力軍的建筑企業,應當能從每一章、每一節中讀出“機遇”二字,并根據需要,迅速調整自己的生產結構,抓住機遇,最廣泛地參與到這場“盛筵”中。
撇開這些不顯山不露水的“機遇”不談,僅從《規劃》本身來看,新型城鎮化對建筑行業的利好至少表現在3方面:交通建設、綠色建筑和智能建筑。
《規劃》第十三章提出“強化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支撐”,完善城市群之間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構建城市群內部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建設城市綜合交通樞紐和改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交通條件,明確提出“到2020年,普通鐵路網覆蓋20萬以上人口城市,快速鐵路網基本覆蓋50萬以上人口城市;普通國道基本覆蓋縣城,國家高速公路基本覆蓋20萬以上人口城市;民用航空網絡不斷擴展,航空服務覆蓋全國90%左右的人口”。因此,新型城鎮化要“構建以陸橋通道、沿長江通道為兩條橫軸,以沿海、京哈京廣、包昆通道為三條縱軸,以軸線上城市群和節點城市為依托、其他城鎮化地區為重要組成部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交通網絡建設將成為這一戰略格局的重要支撐。未來,不論在城市群還是在小城鎮的建設中,各種等級的鐵路、公路及航空網絡建設都是重點領域。
《規劃》第十三章提出“推動新型城市建設”,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要“實施綠色建筑行動計劃,完善綠色建筑標準及認證體系、擴大強制執行范圍,加快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大力發展綠色建材,強力推進建筑工業化”。建筑業是“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實施綠色建造,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是近年來建筑業一直在推行的工作。目前,建筑工業化已成為建筑業的發展趨勢,各大型建筑企業在綠色建筑等方面已初具規模,這一政策的出臺,將進一步促進建筑企業優勝劣汰,實現轉型升級。
《規劃》同時提出“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推廣智慧化信息應用和新型信息服務,促進城市規劃管理信息化、基礎設施智能化、公共服務便捷化、產業發展現代化、社會治理精細化”。根據政策規劃,到2015年,重點城市公共建筑單位面積能耗下降20%以上,其中大型公共建筑單位建筑面積能耗下降30%以上,城鎮新建建筑95%達到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的要求。智慧城市的興建必將為智能建筑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據統計,2012年,智能建筑總產值約是2009年的2倍,達到861億元,預計2013-2015年智能建筑年均投資規模將達12001500億元,未來幾年年均增速將在20%以上。
《規劃》的出爐是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的一個標志性事件,清晰地指明了我國城鎮化發展的方向,而建筑行業受益于新型城鎮化,或將再次迎來發展的機遇期。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周其仁教授說:“最大的風險不在于改革不成功,而是改革成功了,我們自己卻沒有準備好”。這句話,同樣適用于建筑企業。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蘭州理工大學建筑與城鄉規劃專業展開幕
5月26日上午,蘭州理工大學【詳細】
鄉村規劃師的人才困局:有情懷缺歸屬感
原本城市才有的規劃工作,8年前就走進了成都的鄉村。今年4月,成都第八批鄉村規劃師開始招募了。【詳細】
這5年中國城市規劃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作為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活動的中心,處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