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亢奮的保定一個真相
保定樓市終于和當地的驢肉火燒一樣出名了。過去的半個月內,喊了多年的京津冀一體化硬是老樹開新花,在保定樓市掀起了一股熱風。
在“保定要當政治副中心”的誤讀之下,這段時間誕生了很多真假難辨的傳言,比如“4個北京人在保定包下一個盤”、“保定房價一日三漲”等等,但數據卻在事實上潑了一盆冷水。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保定樓市在成交上并沒有出現爆發,從3月19日以來的10天中,每天登記的簽約套數平均在40套左右,與2月基本持平。
為了得到驗證,3月31日記者查詢保定市房地產交易中心網頁,數字顯示當天全市成交46套,但更令記者關注的是,網頁上赫然寫著可售樓盤265個,共計52977套,這一數字接近整個北京市的庫存。
萬科副總裁毛大慶在日前出席的某論壇上表示,萬科的市場調研發現約有60%的城市出現超量賣地,出現了對未來的市場需求量的透支。保定似乎不幸被言中:2013年1月至11月,保定商品房平均每月去化14萬平方米,按照目前的583萬平方米可售面積計算,保定庫存去化時間接近42個月,是北京的6倍。也就是說,即使停止新建樓盤入市,在售樓盤也足夠賣接近3年半。那么,考慮到供求關系,真的有必要在這樣的時間點搶盤嗎?
房價已經成為新區域規劃最先起到作用的環節,保定正在發生的故事其實并不陌生,類似的還有4年前國際旅游島規劃發布造成海南房價的飆升,半年前上海自貿區獲批后房價飛漲。但是,保定的未來與海南和上海自貿區相比,卻顯得單薄許多。
京津冀一體化、或者環渤海區域合作、抑或首都經濟圈……無論怎么稱呼,這一概念早已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就被提出,但在近30年的發展中,被寄望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第三極的京津冀一體化發展仍然遠遠滯后于長三角和珠三角,并且至今沒有找到能夠迅速打破該區域間合作桎梏的方法和途徑。
此次《河北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出臺,雖明確表示保定要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醫療養老等功能疏解,但無情的事實是,河北省在“京津冀”中一直尷尬地處于被動、從屬地位,即使提出主動“承接”,但北京、天津作為區域內“兩極”,有哪些單位、院校等甘心“被疏解”?如果沒有更高級別、更強有力的行政手段推動,這是不是只能理解為單純的一廂情愿?
購房者炒房、賣房者炒作都可以被理解,但地方政府不能失去冷靜。事實證明,京冀之間的同城效應遠遠抵不過“河北移動歡迎您”來的直觀,保定當下需要關注的案例還有離北京更近、屢屢被傳“將納入北京行政區劃”的燕郊。不久前,由于燕郊的幾個主要大盤項目陸續出現調高物業費,業主有組織地維權堵路造成交通癱瘓,引起了購房業主和本地市民之間長期積攢的矛盾爆發:本地市民埋怨涌入的購房人群拉高了房價,購房業主則質疑當地政府沒有踐行規劃。與此同時,據市場研究機構反映,就在本周末,一些燕郊的項目已經開始因為蓄客困難而進行價格下調。
當然,保定作為地級市遠比燕郊鎮更有吸引力,同時有著自身的優勢,比如市域面積大、不乏明星企業、有河北領先的教育資源,但其與燕郊之間這種并不對等的比較,同樣不乏參考價值。因為事實證明,不論“承接人口”還是“承接功能”,都遠遠沒有想象的那么美麗。
真相只有一個,面對新政策帶來的各種狂熱,或許我們只有等待煙霧散去才能做出冷靜的判斷。但至少,新型城鎮化下的京津冀一體化,用“房價一體化”來作為開局,實在不妥。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蘭州理工大學建筑與城鄉規劃專業展開幕
5月26日上午,蘭州理工大學【詳細】
鄉村規劃師的人才困局:有情懷缺歸屬感
原本城市才有的規劃工作,8年前就走進了成都的鄉村。今年4月,成都第八批鄉村規劃師開始招募了。【詳細】
這5年中國城市規劃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作為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活動的中心,處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