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打造五級城鎮化體系,讓30萬農民變市民
2013年5月,海南省委書記羅保銘、省長蔣定之在海口調研時要求海口率先推進新型城鎮化實踐,創造特色鮮明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模式。隨后,云龍、演豐首批列入統籌城鄉發展示范鎮,百個統籌城鄉示范項目也全面啟動。
從文明生態村,到城鄉統籌;從危房改造,到大企業結合棚改進駐,海口一直敏銳地捕捉時代動向,在共同推進城鎮化的道路上邊建設邊探索,實踐與理論并行。
今年1月16日海口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省委常委、海口市委書記陳辭首次提出海口“主城區—衛星城—生態樂居小鎮—新型農村社區—美麗村莊”五級城鎮化體系,海口的路子已經清晰。
建設美景與生活憧憬
3月走進演豐鎮和云龍鎮,偌大鎮墟建設得熱火朝天。在老百姓眼里,道路像城里那樣被剖開“埋管”是件稀奇事,但一定是件提高生活質量的好事。公共服務中心和醫院的效果圖挺美,建設進度飛快;成立經濟合作社的會開了很多輪,百姓心里對收益分成兌現充滿期盼……
演豐長寧頭村傍著紅樹林旅游區項目,全村68戶、142人一起組建了農家樂專業合作社。靠水吃水,合作社與外來的三清山旅游集團合作,僅紅樹林碼頭的經營,每年固定收入100萬元,每三年再上浮15萬元。
“頂層設計”和“底線思維”
“從海口城鎮化的現實狀況來看,我們不僅存在城鄉之間的二元結構,還存在城市內部的二元結構,因此,主城區209平方公里以內,主要加快推進棚戶區(城中村)改造,還歷史欠債;主城區外則要把統籌城鄉示范鎮、生態樂居小鎮以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作為重點,推進鎮域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鎮墟改造、產業孵化和體制創新等,導入特色優勢產業,形成可持續的產業支撐。”陳辭認為。
海口棚戶區(城中村)改造的頂層設計在于創新“政府讓利、企業微利、百姓得利”的投融資模式,優化資源配置。海口近年照此模式大規模啟動了靈山鎮、五原河、椰島片區的改造。
主城區外城鎮化建設的“錢從哪里來”依然是關鍵,因此其頂層設計采用了“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模式。政府引導,指由政府定方向、定規劃、定政策、定標準、定紅線;市場化運作,則把一個鎮當成了一個整體開發的項目。
保護生態環境是紅線,這是海口各類開發中牢不可撼的“底線思維”,讓城鎮建設融入大自然,讓村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蘭州理工大學建筑與城鄉規劃專業展開幕
5月26日上午,蘭州理工大學【詳細】
鄉村規劃師的人才困局:有情懷缺歸屬感
原本城市才有的規劃工作,8年前就走進了成都的鄉村。今年4月,成都第八批鄉村規劃師開始招募了。【詳細】
這5年中國城市規劃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作為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活動的中心,處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