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保護綠化的先行者
此后,冀捷參加了北京市的“三北”防護林工程。參加北京市“三北”防護林工程期間,冀捷收集了大量的數據和資料,畫地圖、統計分類各種數據,第一次算出了五大風沙危害區的面積為241萬畝,涉及77個鄉鎮。“這段時間的工作給了我很大的幫助,當時我是在平原組,工作范圍是農田林網。我在其中參與到了農田林網的標準和檢查辦法的制定過程。”當時,制定中的大部分經驗都來自于教科書,基礎理論借鑒于蘇聯,但蘇聯的理論到冀捷學習時已經落后。于是,冀捷有了修改當時理論的想法。“最簡單的例子,當時蘇聯的理論是林帶要和害風來的方向垂直,但北京冬春季節的害風主要是西北風,林帶要求垂直的是正東正西這樣的走向,與北京的實際風向不相符,這樣會造成林網的背風面土被卷走,對樹木生長有影響。之后,我們就把這個標準進行了調整,讓林帶形成一定的角度。另外,我們還提出了溝谷河渠為骨架造林,當時北京的公路密度從全國來講是比較高的,縣鄉路比較發達,沿著路來造林會更方便。”
這段時期的實踐,冀捷稱是終生受益,而這樣走入基層的工作也讓他重新認識了他曾經的學科和學習的內容。冀捷說:“在我看來,植樹造林已經成為了我的一項事業,而非一項工作。”當然,這也為他日后從事林業法治工作奠定了基礎。
主持起草地方法規規章9部
此后,冀捷到了北京市林業局法制處研究室工作。工作期間,他感到法治的比重和力量已經越來越大了。“之前在造林處很難理解,法律法規在機關當中的作用,直到在這里起草時,才不斷促使自己去學習鉆研法律。”
當時,北京市林業局政策法規處就提出了《森林法》是立局之本。從冀捷到崗以來,根據《森林法》等法律法規,先后主持了5部地方性法規和4部政府規章的起草工作。其間他曾帶領市園林綠化局法制處以每年一部的速度,連續5年推出與環境發展相關的地方性法規(規章),并順利通過審議,創造了北京市法制工作的歷史。
2013年,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法制處起草了《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關于落實市政府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意見的實施方案》,并歷時8個月,開展了園林綠化行政執法職責清理工作,共清理出行政執法事項441項:“北京市園林綠化行政執法信息管理系統”歷時近3年時間的編制工作已接近尾聲;《北京市園林綠化行政處罰文書(樣本)》也正式發布使用。年初,法制處還組織局內14個執法部門完成了“2013年北京市園林綠化局行政執法責任書”的簽訂工作,在2014年的部門考核表中增加了法治政府建設方面的考核內容……這些成績的取得,與身為市園林綠化局法制處處長冀捷的默默努力是分不開的。截至2013年,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已連續3年被授予市政府法制信息宣傳工作先進單位稱號,這也創造了該市屬各委辦局中獲此殊榮的新紀錄。
編輯:zhao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