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發展,感受PPP模式的春天
北京市政府通過與京港地鐵公司簽訂《特許經營協議》來規定項目主要邊界條件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建設期內,市政府對四號線的土建工程與設備建設進行監督;特許經營期內,市政府制定并頒布四號線票價,監管京港地鐵公司的特許經營,制定緊急事件發生時的應對措施,規定雙方關于違反《特許經營協議》應承擔的義務與責任。由于整個項目流程規范化操作,項目協議中明確了公私各自的權利義務,很好地協調平衡了各利益主體的關系,北京地鐵四號線項目的運作最終獲得圓滿成功。
二是有效競爭。充分有效的競爭機制是PPP模式成功的另一關鍵所在,政府通過公開招標或競爭性談判等方式引入競爭機制、建立適度的競爭格局,通過對社會投資人進行競爭性選擇來增加行業領域內的競爭,為項目從設計、建設到運營的整個生命周期提供一個持續的激勵,可以打破壟斷,最大限度地實現項目的價值。同時經過競爭篩選,可以將部分項目風險轉移給那些能夠更好地控制風險的社會投資人。
PPP模式中運用比較多的是政府通過競爭的方式對特許經營權進行授予,引入公用設施的經營者。特許經營權是企業獲取的在一定期限內對某項業務的專營權,一般是通過參與競標的方式獲得。中標者往往是提出實現收入最高者或要求成本補貼最低者。政府將特許經營權授予競標優勝者,可以大大減輕政府財政負擔,特許公司則通過商業化運作從項目經營中獲得合理利潤。如此,利用好PPP模式便可以通過競爭擇優引入市場競爭,引入社會資本。
北京地鐵四號線項目曾先后舉行四次項目推介會進行國際招商,通過多輪競爭與協商,經北京市政府同意,最終由港鐵公司與北京首創集團組建的“港鐵———首創集團聯合體”憑借雄厚的資金實力和良好的信譽被選定為地鐵四號線建設私營投資者。
規范運作與有效競爭可以說是北京地鐵四號線成功運作的兩大關鍵因素,在PPP模式中,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借鑒國內外的成功經驗,在公用事業項目的PPP模式中,只有把握好規范與競爭,確定合理的邊界條件,明確公私各自的權利義務,才能有效發揮政府職能,挖掘社會投資人的本身能力與建設動力,在更好更快地發展城市,建設公用事業設施的道路上,邁出重要的一步。
編輯:zhao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