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百姓需要的綠色住宅
近十年,綠色建筑在中國得到高速的發展,其中綠色住宅更加突出,不論示范項目數量,還是國家及地方強制規范法規以及各項鼓勵、獎勵措施,一直走在綠色建筑領域的前列。
當綠色住宅的開發量、示范項目普及度越來越高、逐漸走向更多的老百姓的時候,老百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科研和房地產開發企業重視社會的合理訴求,開發出滿足老百姓不斷增長的需求的房子。
抗擊霧霾:室內室外“雙管齊下”
霧霾,如今已在全國許多地區經常性發生。
中國社會長期以來粗放式發展,雖然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因為忽視環境保護,使得今天我們的生存受到了嚴重影響。有專家研究認為,燒煤供暖的中國北方地區空氣污染水平高于中國南方,北方5億居民因嚴重的空氣污染,平均每人失去5年壽命。
人們在不斷反思,政府也開始加大力度,爭取盡快改善。北京可以將五環以內的所有燃煤鍋爐改為使用天然氣這種比較清潔的能源,而石家莊及河北的其他城市也想改善空氣質量,當把燃煤鍋爐拆除后,卻發現天然氣的供應根本得不到保障。因此,要想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多方努力。
一方面,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開始努力改善大氣環境,作為能源使用大戶的住宅建筑,也就更需要走綠色住宅之路,即將節能環保水平進一步提高,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和使用是解決大氣污染的根本之道。同時,應該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使用,如污水源、工廠廢熱、江河湖海能源、太陽能、地源熱泵等。在采暖方面,未來的發展方向一定是盡量少用高品位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盡量采用低品位的熱源,如地源熱泵等可再生能源。
另一方面,大氣的污染治理需要數十年的時間,為了讓老百姓的健康少受影響,應當特別關注室內環境的質量,尤其是空氣質量。一個笑話被廣為流傳:當禽流感發生時,有專家建議大家多開窗通風;霧霾天時,又建議少開窗,這樣的建議已經不能為大多數人接受并認為“橫豎都是死”。
好的解決方案就是讓性能良好的新風設備進入千家萬戶。這樣的新風起碼要有良好的過濾功能、熱交換功能,還要運行成本非常低。如果有條件的話更可以采用置換式通風(靠熱浮力的作用形成下送上回式通風),效率更高,更能夠確保室內空氣質量,同時運行成本也比較低。而室內空氣質量的改善,將能使人們的健康得到必要保障,起碼能夠減少污染物的攝入及對人體產生的不利影響。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從倫敦到北京 霧霾治理的比較與反思
不可否認,西方發達國家幾十年治理環境的經驗,有許多值得借鑒之處,但是必須清楚,要從根源上治理當代中國的霧霾問題,僅僅重復西式的治理思路是不夠的,我們需要真正從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在啟動東方智慧的背景下,探索中國特色。【詳細】
2015兩會聚焦:霧霾治理
就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紀錄片《穹頂之下》再次將霧霾防治拉回公眾視野。對于這個無法逃避的問題,公眾在吐槽之余,或許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防治,兩會上的各路代表委員們就為此開了個好頭。【詳細】
2014年園冶杯住宅景觀獎現場評審報道(七)
中國風景園林網訊 2014年"園冶杯住宅景觀獎"現場評審工作繼續進行,11月22日,組委會特邀遼寧省園林專家任春秀、石晶作為評審專家,對深圳文科園林股份有限公司申報的工程獎項目遠洋鉆石灣項目B1地塊展示區景觀綠化工程進行了現場評審。中國風景園林網總編張翀陪同參加評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