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傳承與發展:北京走出迷失
發展:北京也需斷腕根據
2004年的北京城市規劃,北京2020年的常住人口目標為1800萬人,但是2013年年底,北京常住人口就已突破了2100萬人,導致資源配置、公共政策的不均衡問題格外突出。“近十年吸引了年均60萬人左右增速的就業人口,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速度跟不上,資源環境超支,造成非常大的問題,就會產生社會不穩定因素。”
黃艷認為,城市的發展首先要解決發展觀的問題,首都的核心職能就是政治文化中心,國際交往和科技創新中心,城市發展到目前的程度,不應該繼續強調工業化或者GDP的數字,而應該強調圍繞技術創新和科技創新的職能發展。“總書記也強調,必須針對目前一些弊端,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去掉很多不應該在北京發展的產業。比如大規模的第二產業,以及一些不一定放在首都的管理、教育等職能。如果把這些職能轉移到周邊城市,更多強調城市群發展,則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發展態勢,就不會再出現單一巨型城市發展中遇到的很多不可逆的城市問題。”
事實上,產業轉移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對北京的要求很高,對河北和天津等地也都有要求,畢竟地區的協調發展、協同發展是“一盤棋”。比如此前啟動的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外遷計劃,就涉及到諸多方面利益問題,如果涉及到政府、機構等利益相關方則牽扯會更多。
同時,未來北京作為超越生產型的城市,對城市規劃也是一個挑戰。“城市規劃以前特別強調大而全、宏觀、大格局,這些內容未來還要有,規劃上的長遠共識要堅持十年二十年不變地走下去,但作為日常的規劃工作,應該更加強調人的因素,強調公平性。”黃艷強調,“規劃要看到人真正需要什么,以往因為城市建設太急,現在回過頭來發現很多舊賬,不人性化的東西非常多。就像小孩子一樣長得太快了骨骼發育跟不上,所以翻過頭來要調整。我們下階段的工作重點可能更多要放在顯存的問題上,逐步發現身邊的問題。這無論是理念、工作方式以及工作目標等方面可能全部都要轉型。這個轉型也是城市發展的階段性轉型的一部分。”
黃艷透露,北京市可能將從明年開始,針對就業人口進行相應的控制,將目前不適合在北京發展的產業逐步轉移。“未來會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這個目標將要落實到各個管轄區域,包括區縣鄉鎮等等。”
編輯:zhao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