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敏:讓故宮做個國家公園的示范如何?
故宮作為唯一的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景區或博物館,充分發揮其體制優勢,參照“國家公園”的管理體制……如果嘗試成為全國第一個具有示范性的實質上的“國家公園”,對于貫徹三中全會《決定》,引領我國景區發展走上與國際先進經驗接軌的正道,無疑將產生巨大作用。
故宮博物院3月26日下午再次舉行各界聽證會,擬以年票、淡季試行2天“免費日”、全年試行7日單日內分流、客流高峰網上購票4套方案對游客限流分流。成人票價將不調整。而2月27日故宮曾召開票務政策調整咨詢會,宣稱將考慮拉大淡旺季票價價差、淡季免費開放、黃金周高峰日網上預約、年票發售等方案。對于調整票價的目的,單霽翔院長一再表示,此次票務調整不是單純地漲價,而是通過經濟手段引導游客錯峰參觀、“削峰填谷”。
然而,媒體與網絡輿論卻完全不領情,幾乎一邊倒地猛烈炮轟。時隔僅一個月,從媒體披露的信息來看,故宮的調子就發生了很大變化,是社會輿論壓力所致,還是故宮管理方“良心發現”,尚不得而知,但此前故宮管理方有關故宮票價調整緣由的諸多說辭,實有既無“新意”、也乏“誠意”之嫌,很有必要進行推敲與反思。
其中,故宮擬通過“拉開淡旺季門票價差引導游客錯開高峰參觀”的說辭就是很沒有“智慧含量”的老生常談。理由至少有二:
首先,如果上調旺季門票價格,就能夠有效地控制故宮客流量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故宮博物院全年接待量分布不均,旺季單日參觀人數最多達到18.2萬人次,淡季客流稀少,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并非是由門票價格造成的。眾所周知,由于受大陸性季風氣候的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尤其是北方地區冬季漫長而寒冷,不適合旅游,本來就有接近半年左右的淡季。雖然故宮享有盛名,是眾人向往的非常重要的景點,但絕大多數游客并不是專程來只參觀故宮的,北京才是真正的旅游目的地。北京當地人隨時可以去,何況很多人一輩子只去一次,很可能已經去過了,但外地人大多數是在旺季才來北京,在旺季游故宮幾乎是必然。顯而易見,故宮的淡旺季是由北京的淡旺季決定的。作為海洋性氣候的巴黎,氣候條件就遠勝北京,淡旺季差別相對就沒有北京明顯,盧浮宮就很難出現故宮這樣的“波峰浪谷”。作為北京旅游吸引因素之一的故宮,依靠價格調整,是不太可能實現調節淡旺季游客參觀量的。
事實上,故宮自2002年實施淡旺季門票價格以來,門票價格并沒有起到分流游客的作用。外地人在旺季期間來北京旅游,大多不會因為門票高或低20元或幾十元而影響對景點的選擇。高峰旅游時間,如暑假、“十一”黃金周等高峰時段的形成實際是國家現行假日制度導致的供求嚴重失衡,并不是游客自己選擇的,在此期間對故宮的游覽需求其實是剛性需求,用價格調控流量的有效性幾乎為零。
其次,故宮調價方案真的能讓更多人受益么? 該方案提議將旺季調整為每年的5月1日至10月31日,淡季調整為每年的11月1日至來年4月30日,表面上看似將旺季時間縮短了一個月,較低門票價的淡季多了一個月,有益于民。但細想并非如此,因為4月份對北京而言本來就是淡季,不以人為的淡旺季劃分為轉移,在每年4月執行淡季價不過是“口惠而實不至”,至多是個順水人情。如果真想要讓更多的人受益,故宮應該體現進一步的誠意,直接把淡季的門票價降下來,而旺季保持票價不變。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北京:600歲紫禁城上演現代燈光秀
每5米一盞紅燈,為紫禁城宮墻籠上一層喜慶的紅色光暈。神武門的匾額被一束光打亮【詳細】
我國將加快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記者從1月10日召開的全國林業和草原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年我國將加快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編制《全國國家公園總體發展規劃》,發布國家公園設立標準,組織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綜合評估,認真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詳細】
進一步完善國家公園體系頂層設計的建議
據悉,按照《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等中央文件要求,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頂層設計方案已經提出,將設【詳細】
2020年我國將設立第一批國家公園
記者從13日上午從國新辦舉行的第三次石漠化監測成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掛牌近一年來,國家林草局積極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在管理體制機制等方面的探索實踐,取得積極進展。2020年我國將設立第一批國家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