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專家認定保定成政治副中心可能性很小
2014-03-27 08:40:24 來源:人民網 瀏覽次數:
2004年
京津冀三方達成“廊坊共識”,正式確定“京津冀經濟一體化”發展思路。
2004年
國家發改委啟動《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編制,按照最初的設想,這一規劃的范圍為“2+8”模式,即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和河北省的石家莊、秦皇島、唐山、廊坊、保定、滄州、張家口和承德8地市。
2011年
“十二五”規劃綱要首次正式提出了“首都經濟圈”概念:促進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打造首都經濟圈。
2014年
習近平提出,努力實現京津冀一體化發展,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
追訪
曾討論過國家文化副中心議題
關于保定被選為政治副中心的消息,記者昨日采訪的多位業內專家均表示很驚訝。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總規劃師楊保軍對記者說,這個消息不太可能。據他介紹,前不久業內剛剛做了關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討論,其中有一個思路是,首都的某些功能不一定全集中于北京,它應該著眼于更大范圍,所以很多職能可以疏解,當時提到了一點是可以建立文化副都,或者叫國家級文化副中心,并沒有討論過政治副中心的議題。
楊保軍說,首都很多職能服務全國,當時討論時,就說能不能做一些分解,讓北京釋放壓力。就文化而言,中國作為大國,要向全世界傳播中國文化,所以建議把文化職能分為兩塊,一塊是核心的,一塊輔助的。核心功能要代表中國參與世界文化交流,這部分要放在北京,還有一塊是制定文化政策的,也可以放在北京。其他文化事業以及一些文化產業,不一定非要放在北京,放在外面,有利于帶動欠發達地區,特別是河北的發展。
至于建立政治副中心,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牛鳳瑞認為可行性不大。“何為政治副中心?那就是分擔一部分政治功能。”牛鳳瑞說,建立政治副中心,不只是地理問題、空間問題,還有其他復雜的社會因素,建立政治副中心的設想可以,但是實現的成本、條件和關聯影響太大。“比如搬哪個部門,搬了之后工作方不方便。比如某個部去了保定,那國務院開會他們還要跑到北京來開,成本是很大的”。
楊保軍認為,政治職能若真要疏解,同樣應該分解成前臺和后臺。“后臺是研究決策中心,這意味著一些核心中央機構還要放在北京。但我們國家更多的是依法行政,決策出來后需要履行日常管理,這部分職能放到哪里都一樣,可以疏解出去”。
分析
保定成政治副中心“可能性很小”
多位專家根據保定的城市建設和城市地位判斷,認為保定成為政治副中心的可能性很小。
從歷史上看,保定長期是直隸總督府,是河北的中心城市。直隸是清政府機構設置中的一個特別的省,直隸總督的權限很大,因為除了直隸以外,河南和山東的一切事務都歸直隸總督管理。加上直隸省地處進入北京的咽喉要地,因此直隸總督也被稱為疆臣之首,歷來由朝廷信任的重臣擔任。上個世紀60年代,河北省會由保定變成石家莊。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