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讓城中村成為"記得住鄉愁"的載體
“舊村改不改?村民說了算。”近日,廣東省珠海市召開《珠海市城中舊村城市更新實施細則(試行)》座談會。據悉,今后珠海市城中村城市更新必須堅持村民自治、切實保障集體經濟組織和村民長遠利益的原則,充分發揮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主導作用,尊重其自主更新意愿。
珠海市在城中村改造中充分尊重村民意見值得推崇。城鄉資源總是十分有限的,沒有城鄉利益相關方的積極參與,城鄉規劃容易產生“負規劃”,造成資源浪費,文化流失。
在很多地方的城鎮建設、新農村建設中,以無序、過度開發為代價,大樹被砍掉,湖泊被填平,泥土被水泥覆蓋,平房被高樓取代,城鎮一夜之間變成陌生的模樣。與此同時,產生的副作用是文化景觀、鄉土建筑、農耕時代等傳統元素正不斷地失去根基。“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句話源自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曾引發了許多人的共鳴。“記得住鄉愁”是要警醒城市管理者,文化城鎮的精髓一旦失去不可復得,舊村改造不可重蹈大拆大建之覆轍,更不能讓農耕文化“犧牲”在城鎮化建設的推土機下。
誠然,城鎮建設要融入現代元素,但更要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像珠海一些城中村相對完好,具有歷史文化的傳承價值,應當以維修、完善基礎設施為主,讓城中村成為“記得住鄉愁”的載體。必須認識到,城鎮化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人居價值、人文價值,通過城鎮化、新農村及美麗鄉村建設讓居民分享到文化守望、現代舒適的成果,而不是被高樓大廈取而代之。
基本概念
所謂“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發展的進程中,由于農村土地全部被征用,農村集體成員由農民身份轉變為居民身份后,仍居住在由原村改造而演變成的居民區,或是指在農村村落城市化進程中,由于農村土地大部分被征用,滯后于時代發展步伐、游離于現代城市管理之外的農民仍在原村居住而形成的村落,亦稱為“都市里的村莊”。
通常所說的“城中村”,僅指在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不斷推進的過程中,位于城區邊緣農村被劃入城區,在區域上已經成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土地權屬、戶籍、行政管理體制上仍然保留著農村模式的村落。
基本解釋
城中村是中國大陸地區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一種特有的現象。在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后的30多年間里,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如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直轄市、省會城市等)城市的建成面積迅速擴張,原先分布在城市周邊的農村被納入城市的版圖,被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所包圍,成為了“都市里的村莊”。比較著名的城市如北京、天津、重慶、上海、武漢、廣州、深圳等城中村問題較為突出。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天津濱海機場園林綠化提升
濱海機場園林綠化提升改造工程,分為綠化工程和景觀工程兩部分,總面積約10萬平米。目前,已栽植喬木1700多株,花灌木1940株,栽植地被3.5萬平米,草坪5萬多平米,目前項目已全部完工……【詳細】
天星湖園林景觀工程PPP項目正式開工
10月9日,花城新區核心景觀工程——天星湖園林景觀工程PPP項目正式開工。【詳細】
設計鋪裝路面時常犯的8大錯誤及對策
你曾經想過你是如何知道怎樣進入花園的呢?我們不會討論你閉上眼睛也能走的著名區域。我們想讓人們注意到他們不知道該怎么走卻莫名其妙地找到了正確方向的區域。我們只想知道:你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