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布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 以人為本是最大亮點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日前正式公布。這部全文3萬多字,共31章的規劃有何亮點?將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有哪些重要影響?此外,規劃中提到的6年內實現全國住房信息聯網、特大城市采取積分制等方式調控落戶規模和節奏能否實現,也引發外界關注。
新出臺的新型城鎮化規劃,明確提出了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城鎮化格局更加優化、城市發展模式科學合理、城市生活和諧宜人、城鎮化體制機制不斷完善五大目標。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馮奎表示,規劃最大的亮點是以人為核心。他認為,規劃主要回答了兩個問題,一個是怎樣成為市民,享受跟市民一樣的公共服務;第二是市民怎么樣能過上優質生活。值得一提的是,規劃還提出了6年內1億人進城落戶等明確的數量指標和具體措施。“規劃里提出了,比方說講到了基本公共服務,講到提高農民工隨遷子女接受教育比例,城鎮各類勞動力接受免費技能培訓覆蓋率,城鎮常住人口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提高等等,通過這樣一些具體指標來實現以人為本。”
目前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3.7%,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只有36%左右,不僅遠低于發達國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人均收入與中國相近的發展中國家60%的平均水平,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有學者指出,隨著中國城鎮化水平持續提高,大、中小城市建設將需要修建鐵路、公路等交通設施,以及電力、燃氣、自來水和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這意味著創造大量投資需求和就業機會。在這份規劃中,明確提出了三大重點任務,將重點解決農民工落戶,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中西部地區城鎮化等問題。馮奎表示,這些內容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有具體體現,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規劃的實施將有利于中國經濟。
馮奎說:“新型城鎮化很重要的方面是具有很多方面的作用,不單純是拉動內需,比方說對于促進區域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能促進產業升級,通過解決農民工在城市落戶,可以有效拉動內需,在這些方面都會帶來很多方面的利好因素。”
這份規劃還指出將在2020年前實現全國住房信息聯網。按住建部預想,去年6月底住房信息聯網工程將擴展到500個城市。不過“大限”已過,這一目標依然“難產”。全國住房信息聯網能否如期實現?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馬慶斌說:“從新一屆政府上臺以后,我個人感覺從他們這個改革的決心和力度來看,應該講這個目標是可以實現的。關鍵就是不動產的覆蓋面和信息的真假,這個由誰來評判,由誰來監督,它的懲罰機制、獎勵機制都應該要予以制定或者公布,我想這個是最重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這份規劃還首次提出特大城市可以采取積分制等方式調控落戶規模和節奏。目前,上海、廣州、深圳都已經采取了積分落戶政策。比如上海的評分標準包括學歷、學校、外語水平、專業和學科導向、科研創新和自主創業等基本要素,累計達到一定分數就可落戶上海。常住外來人口800多萬的北京是否會采取積分制落戶,也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有學者認為,國家層面的政策已出臺,北京很有可能會根據國家政策制定并推出地方細則,但是“尺度會比較嚴格,指標也不會很多”。馬慶斌建議,人口流動應通過市場的手段引導,并兼顧公平。“它肯定是有一個規模經濟的問題,當規模過大就會產生規模不經濟的問題,比如說交通擁堵的問題,環境污染的問題等等。不是說用簡單地行政的命令,說你不能來或者哪些人不準來,要采用一種新的辦法,用市場的辦法來引導人口規模合理化,對所有的城里城外的人都應該有一個公平。”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我國城鎮化率達57.4% 超百萬人口城市121個
7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十八大以來城鎮化工作的多項數據。2016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7.4%.按2015年末市轄區戶籍人口統計,50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達13個,數量趨于穩定,只比2012年增加1個。100萬-300萬人口規模的【詳細】
我國已有10個省份城鎮化率超60%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6年年末全國總人口13827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80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9298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下稱“城鎮化率”)為57.35%,比上年末提高1.25個百分點。【詳細】
我國城市發展轉型亟待突破六大瓶頸
我國名義城鎮化率已達56%,但城鎮化質量較低,若以“人的城鎮化”標準來考核,則實際城鎮化率遠低于50%。超過兩億城鎮常住人口多數不能享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詳細】
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現狀及問題全解析
中國也高度智慧城市建設,在《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中專門拿出一章來規劃智慧城市,標志著智慧城市形式上升為國家級戰略規劃,成為新型城鎮化的必由之路。各大國家部委也主動作為,先后推出智慧城市、信息消費、信息惠民、寬帶中國等多種類型試點。經過分析,得到下面幾組數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