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新型城鎮化規劃新的著眼點
近些年,一批批惠農政策的實施,讓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的董興林看到了進城的希望。農業稅費減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廉租房、農村合作醫療等惠民政策,解決了董興林一家人進城的后顧之憂。讓董興林感到更加高興的是,當地政府還一次性分配給董興林一家4套廉租房。2011年1月,董興林一家終于實現了他們的“進城”夢。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3月16日正式公布。《規劃》全面地解答了“人往哪里去”、“錢從哪里來”、“城市怎么建”、“土地怎么用”等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
我們認為,新型城鎮化規劃突出體現了“存量優先”的基本原則,即政府不再是單純地追求外延城鎮化率的提高,而是優先考慮已進城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以存量帶增量,著力提高城鎮化的內在質量。
概括來講,新型城鎮化的“新”主要體現為:新思路、新主線、新舉措。
新思路
新型城鎮化規劃更加明確了城鎮化建設的主體思路是“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
“以人為本”,就是要真正落實“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也就是說,新型城鎮化的主要著眼點是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四化同步”,就是要推動信息化、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優化布局”,就是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宏觀布局,把城市群作為主體形態,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合理分工、功能互補、協同發展。“生態文明”就是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資源。“文化傳承”就是發展有歷史記憶、文化脈絡、地域風貌、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
新主線
新型城鎮化的主線是農民市民化。新型城鎮化首先考慮的是“化人”,而不是“造城”。“化人”就是農民市民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雖然在“化人”過程中也需要“造城”,需要城市建成區規模的擴大和城市基礎設施的擴容,但相關規模是由“人的城鎮化”的需要決定的。例如,根據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或享受基本公共服務(醫療、衛生、教育、保障房等)的需要,決定城市“水電路氣橋”和學校、醫院、保障房等方面的建設規模。
也就是說,“化人”的重點是優先解決存量農業轉移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務問題。雖然城鎮化的外延增長速度放緩,但是城鎮化的內在質量卻提高了。2013年底,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3.7%,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只有36%左右。這意味著未來幾年我國要解決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的落戶問題,同時新增部分農業轉移人口進城。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