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回應“政治副中心選保定”:不清楚
2014-03-20 09:04:29 來源:新京報 瀏覽次數:
至于建立政治副中心,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牛鳳瑞認為可行性不大。“何為政治副中心?那就是分擔一部分政治功能。”牛鳳瑞說,建立政治副中心,不只是地理問題、空間問題,還有其他復雜的社會因素,建立政治副中心的設想可以,但是實現的成本、條件和關聯影響太大。“比如搬哪個部門,搬了之后工作方不方便。比如某個部去了保定,那國務院開會他們還要跑到北京來開,成本是很大的”。
楊保軍認為,政治職能若真要疏解,同樣應該分解成前臺和后臺。“后臺是研究決策中心,這意味著一些核心中央機構還要放在北京。但我們國家更多的是依法行政,決策出來后需要履行日常管理,這部分職能放到哪里都一樣,可以疏解出去”。
保定成政治副中心“可能性很小”
多位專家根據保定的城市建設和城市地位判斷,認為保定成為政治副中心的可能性很小。
從歷史上看,保定長期是直隸總督府,是河北的中心城市。直隸是清政府機構設置中的一個特別的省,直隸總督的權限很大,因為除了直隸以外,河南和山東的一切事務都歸直隸總督管理。加上直隸省地處進入北京的咽喉要地,因此直隸總督也被稱為疆臣之首,歷來由朝廷信任的重臣擔任。上個世紀60年代,河北省會由保定變成石家莊。
楊保軍認為,保定能否擔當政治副中心的使命,得從長計議。“保定的知名度不夠高,基礎服務配套也不行,尤其是對外交通。保定當年是河北省的省會,就是因為它交通不方便,才挪到石家莊”。
牛鳳瑞也對新京報記者說,盡管歷史上保定曾是直隸首府,但現在它連河北省的政治中心都不是。在河北眾多城市中,保定相對的政治地位一直在下降,已經從第一位退到第三、第四的位置,唐山、邯鄲、石家莊都排在它前面。
不過,牛鳳瑞說,保定的歷史文化傳統豐厚,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將來可以考慮分擔北京一部分文化、教育功能。“一個大學的相對獨立性,要比一個部委大得多,大學遠離決策中心是允許的,搬出去的效益遠遠大于成本,但部委不一樣。目前來看,保定的人口規模比較小,城區人口大約一百萬,朝陽、海淀一個區的規模也遠遠大于保定,所以它的環境容量、資源承受力相對比較大,人口未來增長空間也比較大,未來人口達到三五百萬是可以預期的”。
先建京津冀治理中心再談如何具體調整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王名認為,京津冀的環境人口等方面壓力很大,一定要重新布局。但京津一體化是一個大格局。怎么實現呢?他認為分城、分中心是一個基本方向,但問題是,現在“沒有空的地方,讓你把人搬進去,而是要在現有的格局里,先治理,后調整。”
“這個難度非常大,人口、環境、城市規劃怎么辦?保定是京津冀的第三大城市,僅次于北京和天津,如果保定作為調整對象,拆遷就是一個大問題。”王名稱,當下首先要考慮的,應該是先建立統一的治理中心,再談具體的調整策略。
王名認為,現在的治理是不同層次的,北京、天津、河北有著巨大的協調成本,各部門之間也存在統一問題。比如霧霾、人口、規劃是京津冀一體化最緊要的三個問題,但目前要解決這個問題,很容易出現三地各自為政的狀態,互相討價還價。因此應該建立一個介于中央和省市單位之間地位的一個治理中心,統一解決環境、人口問題。
“這個統一治理中心應該是個副國級單位,類似50年代的華北局、西北局的概念。這是解決當下跨域問題的最有效方法。”王名稱。
王名建議未來建立一個“區域共同體”,把北京、天津和河北組成新三角,打破邊界概念,三個地區享受同樣的社會保障和城市公共服務。“這樣戶口問題也不存在了,就像東京和橫濱那樣組建大首都圈,就是一個城市的兩極。不然三方總會各自計較。”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