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應做好"補欠賬、明產權、提保障"
推進新型城鎮化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工作和主要路徑。全國人大代表、成都市市長葛紅林認為,推進新型城鎮化應該做好“補欠賬、明產權、提保障”三個前提工作,否則欲速則不達。
葛紅林代表認為,推進新型城鎮化首先是要盡可能快地補上對農村公共服務的歷史欠賬。他建議,國家應確定城鄉公共服務的基本標準,通過國家和各級財政投入及發行債券,標準化地建設好農村中小學、鄉鎮衛生院、農村敬老院、鄉鎮派出所、污水處理廠、鄉鎮道路等農村基礎設施。“這樣不僅可改善農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而且還會留住部分農村人口和拉動內需。”
第二個前提是明晰農村各項產權。“這是推進新型城鎮化至關重要的前提。如果沒有做好農村產權的確權頒證工作,農業轉移人口就不能安心進城,新型城鎮化會欲速而不達,還會產生很多矛盾和后遺癥,甚至難以收場。”葛紅林代表說。
葛紅林代表說,推進新型城鎮化的第三個前提是銜接好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通過建立無縫銜接、多繳多得、城鄉居民無差異化的社保,將極大減少進城轉移人口或是留在農村務農人口的養老后顧之憂,為新型城鎮化的健康發展打下扎實基礎。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蘭州理工大學建筑與城鄉規劃專業展開幕
5月26日上午,蘭州理工大學【詳細】
鄉村規劃師的人才困局:有情懷缺歸屬感
原本城市才有的規劃工作,8年前就走進了成都的鄉村。今年4月,成都第八批鄉村規劃師開始招募了。【詳細】
這5年中國城市規劃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作為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活動的中心,處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