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城鎮化高速度是否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據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從1993~2012年,全球28個發展最快的城市有27個在中國,說明中國的發展速度舉世無雙。2012年,國家對200個城市的4727處地下水進行監測,較差和極差水質占55%;2013年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分析》稱,國內500個大中城市,能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空氣質量標準的不到1%,說明中國城市的環境形勢十分嚴峻。兩相對照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城鎮化的高速度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
當呼吸和飲食這些最基本的需求都令人不安的時候,我們不僅應該重新考慮收益與成本的關系,對城市的未來走向也有必要進行再思考。
截至2012年,我國的城鎮化率已達52.5%,意味著有近七億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容納這些人口的通常辦法大致有兩種:一是城市擴容,二是經營城市。前者主要是通過大量的新建筑,擴大城市的容積率;后者是將包括土地在內的各種資源商品化,用企業家經營企業的思路管理城市。于是,城市中的大小存在物都能以各種名義變成商品,向有需求的人進行出售:土地是城市的根本,以舊城改造的名義拆遷,再以商品用地的價格出售,實現了原有土地的增值;以保護的名義在古遺址上搞開發,帶動周邊地產價格上漲;從農民手中購買耕地,再以建設用地的價格賣給開發商,派生出了“土地財政”……
這些做法為城市擴容提供著經濟支持,無疑會得到官方的默許,產生相應的“蝴蝶效應”——將道路進行“冠名”,哪家企業出的錢多就可以作為道路的名稱;把公園的空地出租給商販進行經營,位置好壞,條件優劣,直接反映在價格上;在建筑主體上安置廣告牌,掛在哪里,掛多長時間,也要由出資多少來決定。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到2008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生產總值已占全國GDP的62%,城市經濟已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力軍。可以說,經營城市,就是城市的GDP化,使城市的性質和外觀都發生了極大變化。
從性質上看,我們的城市離“家園”漸行漸遠,而越來越像一座座巨大的工廠。在中國文化的語境中,家園的主要功能是安居樂業,需要天與地、人與人的和諧相處,“宅命相配,人丁兩旺”歷來是祖先家園建設的根本。現如今,城市里滿眼都是水泥澆筑起來的高層,將百余戶層層疊疊地摞在一起,居家過日子產生的烹飪油煙,密集排列建筑形成的熱島效應,都會使建筑產生大量的廢氣,效果與“煙囪”并無二致。充斥大街小巷的汽車,或停或行,與人爭路,與樹爭地,讓樓宇間不多的空間或成為道路,或成為停車場,很像工廠里的“傳送帶”與堆放產品的“場地”。于是,城市成了高速運轉的機器,為了生存而終日忙碌的人們就是這部機器上的齒輪或螺絲釘,既按部就班,又身不由己,在高速運轉中給城市創造著財富,也使自己獲得最基本的生存機會。
從外觀上看,我們的城市已經不是“因天材,就地利”的產物,而越來越像天地間的一座座孤島。植被多少足以影響一個城市的宜居程度,在這方面我國采取了多種措施保護城市綠地。1997年到2011年,全國共命名了72個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根據全國綠化委員會的評選標準,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的綠化覆蓋率要達到40%以上,綠地率要達到35%以上。遺憾的是,2013年迄今的霧霾對城市綠化進行了一次大考評,不要說像北京那樣連續幾年入選“環境保護模范”的城市被霧霾籠罩,像哈爾濱、西安、唐山、洛陽那樣的二三線城市也難幸免。
指標是人定的,效果如何還是得由事實來證明。霧霾告訴我們,現有的城市綠化,只能給城市多些色彩上的點綴,根本無力把過量的污染物進行吸附和過濾。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固然很多,在我看來,密集的建筑所形成的“城市靜風”和“熱島效應”才是根本之所在。因為,“靜風”來自于高大型建筑物的阻擋,“熱島”產生于建設工程大量使用的硬質材料,使城市,上有污染層的軟覆蓋,下有建筑和道路的硬覆蓋,成了自成體系的“孤島”。
這種按照商品在流通中增值思路建造出來的城市,確實有助于GDP的提升,但由此導致的生活成本的提高和環境污染的日益嚴重,卻要讓廣大市民來買單,表面上的富有和感受上的不幸福,應該與此有關。這種情況很近似于自然界的“水葫蘆效應”——具有極強的生產能力,帶來了水面上的一派繁榮,甚至還可以對周邊的污染物進行吸附。但是,水葫蘆只是自身生長,非但不給其他植物提供生長機會,還會阻擋陽光,導致更多植物的死亡,最終造成水體質量的根本性蛻變。
上個世紀中期,梁思成先生便將“讓老百姓安居樂業”作為城市建設的根本,指出了城市建設的最高境界是家園化。我覺得,要達到這種境界,少不了現代科技的力量,更要認真研究華夏祖先的生存智慧。
(作者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教授、建筑文化研究所所長)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重視三方面問題
清清河水、古樸城墻、歷史老鎮【詳細】
2014青島世園會——濟南園環境景觀設計方案
充滿人文和自然的城市景觀【詳細】